第二屆銀髮經濟論壇在京舉辦 銀齡時代的破局與重構 共繪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養老不僅是生存需求,更是品質追求”“養老產業的終局不是資產規模競賽,而是服務顆粒度的較量”“當90%老人選擇居家養老時,服務觸達的‘最後一公里’就是創新升級的主戰場”……一句句擲地有聲的金句在春日的燕園響起,一場思想的交鋒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當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3.1億,佔總人口22%。在每3個年輕人就需要供養1位老人的時代,如何破題“長壽時代”,成爲全社會關注的焦點。3月21日,由北京青年報社、北青傳媒主辦的第十七屆財星榜暨爲老愛老高質量發展示範單位頒獎典禮隆重舉辦,第二屆銀髮經濟論壇也正式啓航。

本次論壇以“深化養老服務,做實銀髮經濟”爲主題,由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院長、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主持,特邀泰康之家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張子維,友邦人壽北京分公司客戶市場部總監宋正本,北京康養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碩,北京壽山福海投資發展集團總裁劉玥,大愛城控股總裁助理、大愛城養老運營公司副總經理張躍新五位嘉賓,匯聚近百名專家學者、金融和養老機構代表,以創新實踐迴應了“老有頤養”的時代命題,共同探索老齡化之下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無限可能。

泰康之家張子維

以“文化養老”重構銀髮經濟價值內核

中國加速步入深度老齡化的當下,傳統養老模式已難以滿足老年人對生活品質與精神價值的雙重需求。泰康之家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張子維以燕園社區爲樣本,生動闡述了“文化養老”如何重塑長者價值。

從社區內90歲以上長者專屬門球場,到80歲以上臺球室等差異化設計,無一不體現着對高齡羣體的尊重。張子維提出,“文化養老”的核心在於激活長者的“第二次生命”。區別於傳統養老機構對基礎照護的單一關注,泰康之家將“文化養老”提升至戰略高度,十餘年來以創新實踐,力促養老從基礎生存保障轉向對生命尊嚴與價值延續的深度關懷。

她特別分享了由中科院教授主導的“科學大講堂”案例,探討區塊鏈、AI等前沿議題的課程場場爆滿。這種“俱樂部自治”模式,讓高齡長者們在專屬空間裡,通過社交參與重拾尊嚴與歸屬感,在價值創造和延續中實現從“養老”到“享老”的跨越。

“銀髮經濟的真正價值不在於規模擴張。”張子維表示,當養老產業從“牀位經濟”轉向“文化經濟”,養老服務從“被動照護”轉向“主動創造”,這種轉變正是應對老齡化挑戰的破題之鑰。

友邦人壽宋正本

輕資產模式涵養產業新生態

“450家機構”“34個城市”“跨境旅居”……這些關鍵詞來自友邦人壽北京分公司客戶市場部總監宋正本展示的“康養管家”服務平臺。當傳統金融機構的資金給付功能無法滿足日益多元的養老需求,友邦正以“輕資產+重服務”的模式,顛覆傳統金融機構在養老領域的角色定位,重新定義養老產業的價值鏈。

“養老服務的核心在於‘人’,這一理念與友邦‘健康長久好生活’的品牌理念高度契合。”宋正本介紹,友邦自2021年起,便以數字化爲核心創新打造“康養管家”服務平臺,連接超過450家康養機構,構建覆蓋居家、社區、機構及旅居養老的全場景服務體系。

與重資產投入模式形成顯著差異,友邦着眼於輕資產運營,重點強化服務資源整合與質量把控——以APP平臺實現服務可視化,幫助客戶實時獲取養老機構信息、價格對比及質量評估。宋正本特別提到涵蓋“從接送老人到醫院到送回家”的醫養協助服務,真正解決數字化就醫帶來的代際鴻溝。

“養老產業的終局不是資產規模競賽,而是服務顆粒度的較量。”宋正本強調,友邦希望通過這種“輕資產+重服務”的生態模式,幫助客戶實現從“被動養老”到“主動享老”的轉變,成就每一段從容而有尊嚴的晚年時光。

北康養集團張碩

“小空間大創新”破題居家養老

新時代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擴張和質的升級,是推動銀髮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動力。“當90%老人選擇居家養老時,服務觸達的‘最後一公里’就是創新升級的主戰場。”北京康養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碩用兩個案例生動呈現了破題居家養老困境的創新實踐。

以2022年白紙坊街道示範中心爲例,“政府出空間、企業做服務”的協作機制,既保障了公共資源的有效利用,又激發了市場主體的運營活力;紫竹院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實踐同樣具有典型意義。“空間換服務”模式讓100平米的空間變身“養老綜合體”,28張牀位與社區餐廳、老年學堂共享空間。張碩指出,嵌入式佈局既維繫了家庭養老的情感價值,又以市場化機制彌合了服務碎片化問題,爲“養老不離家、不離街、不離親”提供了可行方案。

“居家養老服務的創新需立足實際需求,通過市場化機制與資源整合破解供給難題。”張碩表示,北京健康養老集團作爲北京市國資委下屬的專業化平臺公司,聚焦普惠養老、機構養老等核心業務,探索服務升級路徑,目前已在北京佈局105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和215個社區居家點位,形成覆蓋全市的“機構-社區-居家”三級網絡。

壽山福海劉玥

“新中式養老”的傳承與創新

隨着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加速發展,傳統的養老模式難以完全滿足當代老年人的需求,北京壽山福海投資發展集團總裁劉玥則以“新中式養老”分享其對養老服務的獨特見解。

“當國際化的養老服務模式並不能完全滿足中國老人的需求,於是,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創新提出‘新中式養老’。”據劉玥介紹,“新中式養老”服務體系不僅傳承了節氣養生、中醫康養等傳統中式養老的精髓,還融入了現代腦科學、身心運動醫學等新興學科的發展成果。“當節氣養生遇上現代科技,‘福壽綿長’就不再是抽象祝福,而是日益精準化、量化和顯化的養老服務。”

劉玥認爲,“新中式養老”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對新時代老年人需求的精準迴應。作爲國內綜合實力領先的五星級連鎖養老品牌,壽山福海自2007年成立以來,秉持“壽比南山,福如東海”的文化基因,致力於爲老年人提供高品質的養老服務。銀髮經濟的大背景下,壽山福海正通過“新中式養老”理念,探索一條既尊重傳統又面向未來的養老之路,立足新時代下中國老人的全面需求,源源不斷地爲中國的養老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大愛城張躍新

“書院式”養老賦能晚年品質生活

“我們希望通過文化與醫康養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長者的生命質量。”面對養老產業多元化、綜合化的大趨勢,大愛城控股總裁助理、大愛城養老運營公司副總經理張躍新以“書院式”養老模式爲切入點,分享求新求變的養老破題新路徑。

“爲什麼叫書院?因爲學習是最好的抗衰老藥。”張躍新提到,作爲富德生命人壽旗下的康養品牌,大愛書院的名字源於古代書院的文化內涵,並以此爲靈感打造讓長者能夠繼續學習、社交、享受生活的平臺。目前,書院已研發了2000多門課時課程,涵蓋音樂、美術、茶道等。“我們的課程體系不斷更新,長者們既是學生,也是老師,大家在這個過程中互相滋養,非常有成就感。”

醫康養結合方面,張躍新指出:“通過中醫調養和慢病管理,提升長者的生命質量,而非單純治療疾病。”爲此,大愛書院與三級公立香河中醫醫院合作,爲長者提供專業的慢病管理、術後康復等服務,詮釋以“養”爲主、以“醫”爲輔的長者健康管理理念。

在銀髮經濟的大背景下,大愛書院的實踐爲養老服務創新和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張躍新總結道:“我們真正的口號是‘老了,更幸福’。養老不僅是延長壽命,更是讓長者在晚年找到生活的意義與尊嚴。”

從文化認同到科技賦能,從居家破局到生態重構……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一次次守正創新的實踐正匯聚成中國養老產業的變革力量。正如論壇主持人杜鵬的總結:“老齡化不是危機,而是重構經濟形態的契機,當銀髮經濟成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既要築牢服務根基,更需以創新迴應時代之問。”

活動還揭曉了第十七屆財星榜與2024年度爲老愛老高質量發展示範單位的評選結果,泰康之家、北京康養集團等9家機構成功入選“2024年爲老愛老高質量發展示範單位”,70家金融、科技領域的機構及企業榮登第十七屆財星榜榜單。

文/孟思雨張思銳本報記者範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