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漫進軍25倍日本市場!蓋亞成立東京辦公室 臺日共製作品曝光

▲蓋亞文化進軍日本漫畫市場,將6部臺漫上架到日本31個電子書平臺,並啓動臺日共制。(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日本漫畫一年發行1.5萬冊,銷售總額高達7403億日圓(約臺幣1400億元),是臺灣市場的25倍!蓋亞文化爲了拓展海外漫畫市場,在2024年春天成立東京辦公室,今(1日)正式宣佈啓動「臺日共制」及「日本發行」計劃,除了將6部臺漫上架到日本31個電子書平臺,也展開3部臺日共製作品。

●日本動漫出口,一年高達1.5兆億日圓

蓋亞文化漫畫部總編輯李亞倫指出,日本是全球漫畫產業的核心產製來源,每年有高達1萬5千冊漫畫新書(紙本書)上市,而歐美市場也熱衷於日本動畫與漫畫,以2022年的日本內容產業出口數據觀察,日本動漫出口總額就高達1.5兆億日圓(約新臺幣3000億元)。

在日本漫畫市場的總體營收中,近年電子漫畫佔比約7成左右。根據2024年數據,日本國內漫畫銷售總額高達7403億日圓(約臺幣1400億元),其中電子漫畫銷售額,就強佔5122億日圓(約臺幣1022億元)。

▲蓋亞文化首波將6部臺漫,上架到日本31個電子書平臺。(圖/記者林育綾攝)

●蓋亞進軍日本,臺漫上架31個平臺

蓋亞文化從2年前開始,規劃挑戰日本市場,去年在日本成立東京辦公室,並與日本Culture Weaver代表平柳竜樹合作,由平柳竜樹擔任蓋亞文化第一個海外據點的負責人,期許搭起臺日娛樂產業橋樑,加速包含創作者、編輯等出版、IP運用相關人才的交流與合作。在相關計劃中,也由臺日編輯、行銷等夥伴,組成跨國越洋團隊。

醞釀近2年的計劃如今面世,8月1日起,蓋亞文化精選6部臺漫電子書,在日本超過30個電子書平臺上架。首波選書以「絆:百年前的臺灣」爲主題,上架6部作品包括:《北城百畫帖》、《採集人的野帳》、《青空下的追風少年》、《芭蕉的芽》、《蕉兵戰時記》、《山間料理人》。

李亞倫說明,選擇「絆:百年前的臺灣」作爲首發主題,是基於長期以來的臺日友好,日本民衆對於臺灣有濃厚興趣與高度熱情。因此首波選書以故事背景爲日治時期的臺灣漫畫爲主,希望帶給日本讀者,一個看似熟悉,但又帶有新鮮感的臺灣樣貌。

他透露,雖然很多日本人對臺灣有興趣,不過了解歷史的人並不多,就連臺灣曾經歷過日本殖民時期,這件事也很多日本人不曉得。而「絆」一字在日文中具有詩意,形容建立連結的雙方之間,有放不下、彼此牽掛的關係,恰好也符合從日治時期到現在的臺日友好,是一段長達百年的臺日羈絆。

由於日本電子書平臺非常多,31個平臺幾乎囊括所有。蓋亞在2025年底前,預計共將上架20冊臺漫,提供日本讀者有別於傳統日漫的題材,此舉是希望臺漫以集中火力方式登陸日本市場,快速建立市場能見度,確保內容能廣泛觸及讀者。

●臺日共制漫畫展開

另一個重磅計劃是「臺日共制漫畫」,年底前將推出3部臺漫,在日本展開連載。臺灣漫畫家張季雅繼《異人茶跡》長篇漫畫完結後,再推新作《怪島奇譚:不死少年與妖貓之旅》,作品與日本角川合作,9月24日將於漫畫雜誌《あすかAsuka》展開連載。

▲臺日共製作品《怪島奇譚》,故事設定在400年前的臺灣。(圖/蓋亞文化)

《怪島奇譚》故事設定在400年前的臺灣,一位16歲的西拉雅族少年在一場戰役中不幸喪生,卻在陰錯陽差之下,獲得妖怪能力,成爲不死者,他試圖收服各地妖怪的同時,也見證臺灣數百年來的變遷。

▲臺日共製作品《因與聿案簿錄》由小說改編爲漫畫,宣佈時在臺灣引發讀者轟動。(圖/蓋亞文化)

另一部備受期待的作品是《因與聿案簿錄》改編爲漫畫,蓋亞文化於6月中宣佈此消息時,臉書社羣涌入熱烈討論,近4千名讀者按贊支持、轉發訊息也超過930則。

李亞倫分享,《因與聿案簿錄》是作家護玄的知名小說作品,由漫畫家AKRU改編,預計於8月12日登上朝日新聞出版的漫畫雜誌《Nemuki+》連載,網路平臺則於8月15日開始連載。

▲漫畫家韋蘺若明新作《沒有明天的我們》,女性向的愛情故事,也瞄準日本市場。(圖/蓋亞文化)

另位正如火如荼積稿中的是漫畫家韋蘺若明,新作《沒有明天的我們》,鎖定成年人的愛情故事與自我探尋,同樣與朝日新聞出版合作,11月30日於網路漫畫平臺《アサコミasacomi》開始連載。

李亞倫透露,臺日共制漫畫相當不容易,從企劃、故事大綱、角色設定、分鏡等過程,都需要漫畫家、蓋亞文化編輯部、日本編輯部等,三方長時間的討論。尤其日本漫畫發展成熟,日本編輯對於人物的性格完整度、邏輯都十分要求,像是角色的行爲是否符合個性,都是他們非常在意的事情。

爲了確保作品在日本有足夠競爭力,蓋亞文化在內容製作上投入大量資源與心力,共制過程也讓人印象深刻。李亞倫舉例,「其中一位漫畫家的分鏡,畫了蠶要吐絲把自己捲起來,但日本沒有類似『作繭自縛』的成語或意涵,所以難懂了,就要選擇是要用註釋說明這個部分,或是乾脆改掉這個分鏡,選擇其他表現方式。」他笑說,文化差異必然存在,但希望那不會是門檻,「而是以有趣的樣子存在。」

這3部臺日共制新作,將臺日同步連載,臺灣會在「GO原漫基地、CCC追漫臺、BookWalker、Readmoo讀墨、KOBO」等平臺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