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落實豬肉產地標示美關切 楊儒門:守住標示就是守住選擇權

楊儒門自制懶人包說明,豬肉產地標示不能撤,想買臺灣豬,就不該被混淆,守住標示就是守住選擇權。圖/楊儒門提供

美國「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中,對臺灣要求落實豬肉產品原產地表達關切。「白米炸彈客」楊儒門今天說,豬肉產地標示不能撤,想買臺灣豬就不該被混淆,守住標示就是守住選擇權。

美國總統川普拋出對等關稅政策,雖目前暫緩對臺實施,不過美國貿易代表署3月31日釋出「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中,對豬肉產品原產地標示,及美牛產品檢驗措施表達關切,認爲臺灣要求進口美豬須落實原產地標籤,以及要求標示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是「不正確地暗示美國豬肉產品,包括含萊劑者,存在食安風險」,可能影響美豬在臺形象與銷售。

立委王育敏昨質詢時問到,政府立場是否會因此鬆動?衛福部長邱泰源允諾,政府對於人民健康的守護絕對不會鬆動,「不會鬆動對人民健康維護的決心」。

楊儒門今在臉書說明爲什麼豬肉產地標示不能撤,楊說,從2021年政府開放萊豬進口開始,國人最在意的就是到底吃進嘴裡的是不是「臺灣豬」。所以纔會有現在的標示制度, 不管是生鮮、加工品,還是餐廳端的餐點,所有豬肉都必須標示來源。這是爲了保障民衆的知情權,也是爲了讓國產好豬不被混淆。

楊儒門表示,現在美國說這是「貿易障礙」,要求臺灣取消。

但諷刺的是美國自己也曾經有「COOL標示制度」,最後是因爲被WTO判定不公平才撤掉,現在卻反過來要求臺灣撤除,這合理嗎?

楊儒門說,臺灣豬真的不一樣,2020年臺灣成功解除口蹄疫疫區,獲得國際認證,可以出口,臺灣的養豬場全面禁用瘦肉精(零檢出),保證安心。

楊儒門認爲,「我們不是在保護主義,而是在保護誠實標示與消費選擇。」而且世界各國也都在做,歐盟強制標示飼養與屠宰地;日本包裝要標示、餐飲自願標示;加拿大更是打贏美國一場標示官司。

楊儒門指出,臺灣要的不是排外,要的是選擇。民衆有權知道吃的是什麼,想買臺灣豬就不該被混淆,守住標示就是守住選擇權。

落實豬肉產地標示美關切,楊儒門:豬肉產地標示不能撤。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