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經院張建一:今年經濟成長率不排除挑戰5%
臺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指出,出口帶動投資,加上普發現金1萬元挹助內需動能,將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圖/臺經院
衝擊臺灣經濟景氣的三大因素:美國關稅、匯率及中國內卷,及至8月已愈見淡化,臺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25日指出,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將會上修,「不排除有機會往5%挑戰」。
臺經院早先於7月間,已上修全年GDP年增率預估到3.02%。惟,主計總處陸續公佈最新數據,因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意外高到8%,8月15日已上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上修至4.45%、明年則爲2.81%。張建一指出,在出口帶動投資下,基本上今年經濟成長率4.5%應該沒問題。臺經院對於先前預期臺灣今年經濟成長將呈現「前高後低」發展格局的看法,也加以修正。
若是今年經濟成長率能達到5%,將是2021年新冠疫情期間高達6.72%之後,4年以來的最高記錄。對於最新的預測數據,張建一表示,會在11月6日的2026年經濟展望會議上,明確公佈。
臺經院25日發佈9月分景氣動向調查報告,臺經院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終於出現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三大業同步走高。張建一表示,景氣波動比當初預期的還要樂觀,特別是整個AI相關的帶動,包括臺股大盤也來到2萬6000點。
張建一指出,因爲出口暢旺帶動廠商投資,主計總處或央行目前都已上修全年經濟成長率至少4%以上;而原本疲弱的民間消費,也會因爲行政院普發現金1萬元,對經濟成長貢獻約有0.4~0.45個百分點之間,將挹助在經濟成長率上,所以經濟成長率往5%去挑戰,是有機會的。
不過,他提醒,不同產業反映的景氣呈現兩極化,AI帶動資通訊業熱絡,傳產則確實相對比較弱,一則受到美國關稅限制,歐洲景氣也不太好,加上中國的低價傾銷,出口表現十分受影響。他也建議,政府可從AI產業帶動的經濟成長收益,例如稅收、證交稅、營業稅等,短期部分用來協助傳統產業,暫時度過難關;惟,中長期發展,廠商還是要看自己,升級轉型要持續做。
自行車品牌「捷安特」製造商巨大(9921)遭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以涉及「強迫勞動」爲由扣押自行車與零組件。張建一認爲,這應視爲個案,不是美國關稅衍生的情況,經濟部和勞動部應儘快協助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