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長: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至少5%

主計總處表示,鑑於第三季狀況依然很好,並未有原本預估關稅衝擊等狀況出現,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至少可達5%。圖/本報資料照片

電力景氣燈號與經濟成長率

AI與半導體帶動下,臺灣第三季經濟數據表現強勁,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22日在立法院表示,鑑於第三季狀況依然很好,並未有原本預估關稅衝擊等狀況出現,今年經濟成長率至少可達5%。

陳淑姿說,有看到第三季經濟數據狀況還是很好,熱度並未減少太多。主計總處原本估今年GDP成長率4.45%,是因預估關稅因素會導致下半年經濟熱度降溫。現在國外機構預估有超過5%,中研院則估5.45%、比主計總處高出一個百分點。目前主計總處認爲,按照第三季情況來看,4.45%的數據有點低,預估至少不會低於5%。

至於中經院雖估算年增5.45%、但其中高達4個百分點與AI相關。陳淑姿坦言,傳產受到的影響確實較大,但有約5,500億元的韌性特別預算來拉動、比例約1.1個百分點,這部分,對將來經濟成長有助益,包括追加預算等也將對經濟成長有幫助。

對於美國關稅衝擊是否在日後浮現、當前經濟預估是否太樂觀等問題,陳淑姿表示,關稅結果尚未確定,但臺灣受AI、半導體影響很大,加上半導體很多是豁免關稅,所以整體還是看好。

除此,臺灣綜合研究院同日發佈9月份臺灣EPI電力景氣指數,全國高壓以上產業用電較去年同期成長1.27%,電力景氣燈號雖然連續三個月維持黃紅燈;但臺綜院從用電量觀察,實際上今年來的經濟成長主要動能,製造業都是來自電子與半導體產業持續領航,傳統產業仍受全球需求疲弱與美國關稅壓力影響,用電需求低迷,景氣回升力道有限。

臺綜院院長吳再益表示,觀察至甫結束的第三季,原先市場預期關稅衝擊將拖累產業發展的情況,並未如期發生,「及至9月,情況很好啊」。

展望第四季,吳再益指出,將進入傳統出貨旺季,供應鏈備貨動能可望延續,加上AI相關的結構性需求持續強勁,將持續支撐半導體與電子業成長;惟產業結構分化未見緩解,傳產轉型與升級挑戰仍須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