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美廠晶片 蘇姿豐:貴但值得
美國晶片大廠AMD執行長蘇姿豐23日表示,委託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代工的晶片年底交貨,她強調「貴但值得」。(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晶片大廠AMD執行長蘇姿豐23日表示,委託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代工的晶片將會在年底交貨,雖然成本高出5%至20%,但考量供應鏈韌性,強調「貴但值得」,因爲分散晶片單一供應來源。專家指出,未來美國廠生產成本會愈來愈低,但是與輝達競爭的條件沒有改變。
蘇姿豐23日出席在華府舉行的AI活動時表示,AMD從臺積電取得在亞利桑那州廠生產的晶片成本,比起臺灣生產的晶片高出5%至20%,並預計在今年底拿到第1批美國製的AI晶片。
蘇姿豐受訪時強調,購買成本高出5%至低於20%,但在過去新冠肺炎期間學到了教訓,在納入分散晶片供應鏈的考量後,這筆額外的支出非常值得。因爲讓供應鏈更具韌性。
由於在美國生產晶片的成本較高,市場認爲可能會讓超微與輝達在AI市場競爭差距擴大,不過業內人士表示,AMD的AI伺服器,包括MI300、MI325,與輝達GB200相比,在部分場景運算下,算力表現高於輝達,但輝達仍有完整生態系的優勢,持續維持市佔,不過在年初時,輝達的GB200供貨短缺、延遲的消息不斷,當時促使AMD搶下部分的市佔。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認爲,AMD的晶片成本增加,換言之,輝達的成本也會增加,因此在競爭條件中並沒有太大改變。
林偉智表示,需關注的是232條款的半導體關稅,假設晶片成本增加20%,但關稅徵收15%,相較之下輝達、AMD取得晶片的成本只有些許落差,但在Fab21廠的產能持續滿載,P2、P3廠的產能陸續開出,未來在美國生產晶片的成本會持續降低,良率持續提升,屆時美國科技大廠取得美製晶片成本,CP值可能會高於臺灣生產的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