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赴美再投千億美元 法人估稀釋今年毛利率2~3%

臺積電(2330)宣佈增加在美投資金額1,000億美元,預計總投資來到1,650億美元,法人機構表示,臺積電海外廠陸續投產後,預估稀釋今年毛利率約2~3%,另外,臺積電增加美國投資,臺灣本地供應鏈可能因臺積電相對減少國內投資,不利長期成長動能。

臺積電美國當地時間3月3日宣佈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美國先進半導體制造,加上原本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650億美元投資,總投資金額將達1,650億美元。這項擴大投資包含興建3座新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以及1間主要研發團隊中心。

此專案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外國直接投資案,未來四年支持美國約40,000個營建工作機會,未來10年推動亞利桑那州和美國各地超過2,000億美元的間接經濟產出。

國內大型法人機構表示,此投資案對臺積電有利的部分,在於貼近客戶,增強供應鏈安全,包括Apple、NVIDIA、AMD、Broadcom和Qualcomm等美國領先的AI和科技創新公司,並強化全球競爭力,分散地緣政治的風險。

不利的部分,主要在成本顯著上升,美國設廠的成本遠高於臺灣,主要包括美國工程師薪資比臺灣高三至五倍。臺積電亞利桑那廠Fab 21成本比臺灣高四至五倍,供應鏈不完整。臺積電在美國增加投資可能使中國市場感到不安,影響未來中國大陸業務發展。

分析師表示,海外晶圓廠的起始成本高於臺積電在臺灣的晶圓廠,因海外晶圓廠規模較小,整體供應鏈的成本較高,且與臺灣成熟的半導體生態系相比,海外半導體生態系仍處於早期階段。海外晶圓廠因各地情況不同,問題複雜,海外廠臺積電的目標是透過管理達最小化成本差距,彈性定價策略,地域上的靈活性,繼續與各國政府密切溝通合作,以降低成本。

因此,即便在臺灣以外增加產能,相信長期毛利率達53%以上仍是可實現,具持續性且健全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能優於25%,同時爲股東帶來盈利增長。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日本熊本都將分階段建設多座晶圓廠,因此當第一階段晶圓廠的獲利能力開始提高時,第二階段晶圓廠就會開始建設,進而導致未來三至五年內每年持續稀釋2~3%毛利率。

此外,美國晶片法案補貼直接影響臺積電在美國的生產成本,預估在臺積電美國廠設備滿載情況下,折舊約佔生產成本80%、人工5%、材料及損耗約13%,臺灣生產晶圓單位成本約在9,000~10,000美元,亞利桑那州工廠則需要12,000美元,補貼後可減少差距。臺積電預計海外晶圓廠2025年將稀釋毛利率約2~3%,其中,第1季影響不到1個百分點,但隨着熊本和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擴產,全年的影響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