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法說倒數、股價走弱 市場憂「三殺」壓力
近期臺積電面臨三大挑戰考驗市場信心。 聯合報系資料照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2330)法說會將於17日登場,惟市場觀望氣氛濃厚,14日股價以1,100元開平盤後隨即翻黑,最低迴測1,090元,跌幅一度擴大至0.91%,市場緊盯即將登場的法說會是否釋出足夠利多以扭轉氣氛。
近期臺積電面臨三大挑戰考驗市場信心,包括「對等關稅」、「晶片關稅」及「新臺幣升值」,被市場視爲「三殺壓力」,可能侵蝕營收與毛利率表現。尤其4月以來新臺幣升幅明顯,臺積曾指出,匯率每升值1%,將衝擊毛利率與營益率約0.4個百分點,對財報形成直接影響。
外界同時關注第2季出現的全面性拉貨潮是否已提前透支下半年成長動能,加劇「旺季不旺」隱憂。此外,包括2奈米量產進度、AI大客戶訂單狀況、先進封裝CoWoS擴產與全球新廠佈局,亦是此次法說會市場關切焦點。
儘管短期利空因素壓頂,供應鏈仍看好AI訂單穩健支撐營運,特別是NVIDIA新一代GB200、GB300晶片逐步出貨,爲臺積先進製程與封裝業務注入成長動能。法人推估,若排除匯損干擾,第2季營收實爲優於預期;全年以美元計價營收成長25%目標,仍有機會超標。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大而美法案」通過後,將提供35%投資抵免,爲臺積美國建廠壓力帶來緩解。惟整體產業仍籠罩不確定氛圍,法說會結果勢將牽動下半年臺股與半導體產業的景氣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