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創辦人傳授領導與商業心法 張忠謀:這樣做,事業與財富自然來

臺灣積體電路公司(TSMC)創辦人張忠謀。 路透

臺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是半導體界的傳奇人物,他55歲創辦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臺灣積體電路公司(TSMC)。如今,隨着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臺積電的市場需求水漲船高,且早已成爲蘋果、輝達、高通等美國科技大廠的合作對象。根據富比世網站,現年94歲的張忠謀,身價更是高達51億美元(新臺幣約1,563億元)。

張忠謀鮮少接受訪問,但多年來曾分享過不少珍貴的商業與領導心法,Business Insider整理報導如下:

如何受到拔擢

張忠謀創辦臺積電之前,在德州儀器(TI)工作了20年,期間他平步青雲,快速升官。2007年他接受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訪問時說,秘訣在於他在每個崗位上都有「顯著成就」,其中之一是大幅提升產品良率。

承擔風險

張忠謀表示,當年他決定回臺創辦臺積電,因爲「這個領域很新 、看來足具挑戰」,儘管薪水可能不如前,但「你得跟隨自己的興趣,而不是追着錢跑」。

他說,「1985年那時,金融創投、甚至繼續在美國管理一間企業,都被認爲是賺大錢的方法,但從興趣的角度而言,在臺創業的機會很吸引我」,「結果就是,當你不追着錢跑,錢就會自動找上門來」。

學習之道

張忠謀2023年在麻省理工學院(MIT)演講時提到,對製造業者而言,「從做中學」靠的是將生產集中在一個地點,「只有將生產整合在同個地點時,學習曲線和經驗曲線纔會發揮作用」。學習曲線的理論是:當生產某種產品的數量越多,其單位成本就會降低。

他強調,「學習是一種在地實踐」。

人力管理

張忠謀接受播客節目「Acquired」訪問時,談及德儀數十年前裁減好幾千名員工的事件,他說自己是當時唯一反對利用績效評量來決定誰該走路的人,「若由績效決定裁員,不會受到他人尊重」,「因爲那非常主觀」。

他還說,「資遣費通常等同半年薪資,訓練新人也要花上半年,因此若你一年內就需要人力,就不應該裁員」。

客戶服務

張忠謀相信,臺積電具備良好客戶服務的信譽,是當年打敗英特爾、贏得蘋果那紙iPhone合約的一個原因,「我們學會迴應客戶的所有要求,有的很瘋狂、有些不太合理,但我們客氣地迴應每個要求」。

知道何時離開

張忠謀說,他當初「裸辭」德儀,是因爲感到自己「不再受到重用」,「我知道在那裡一定會有份工作,職稱甚至會很響亮,但在德儀進一步發展的希望不再」,「事實上只剩下執行長一途,而我認定那不會發生,此外,我當時也沒在做什麼讓我太感興趣的事」。

日後證實,這項決定是張忠謀成功故事的一個關鍵。

延伸閱讀

94歲張忠謀上桌秀牌技!從臺積退休到橋牌隊隊長 科技業大老退休後都在忙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