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半導體歷史的一天!張忠謀40年前來臺灣 創臺積電傳奇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40年前自美國飛抵臺灣。(圖:shutterstock/達志)
臺積電在國內扮演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回顧40年前的今天,1985年8月18日,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自美國飛抵臺灣,當時工研院董事長徐賢修親自前往機場迎接。此次抵臺張忠謀接任工研院第3任院長,並開始籌創臺積電,這個決定最終使臺積電成爲全球晶圓代工業的龍頭企業。
張忠謀在自傳中回憶,他抵臺時已54歲。8月20日,他正式接任工研院院長,上任後的數週,他聽取各研究所的業務簡報,憑藉在德州儀器與通用電氣二十多年的經驗,張忠謀習慣在簡報中即時提問,若發現問題便打斷簡報。然而這種作風對工研院員工來說不習慣,也引發不少反感,他們認爲這是不尊重簡報者。
在任期間,張忠謀推動了多項改革,包括促成臺積電、盟立自動化、臺灣光罩、長榮超合金與億威電子等五家衍生公司成立。他將技術與人才從研究所轉移到衍生公司,奠定後續發展基礎,並引入市場導向的研究模式,使工研院的研究更貼近企業需求。
張忠謀回憶,就任兩週後,時任行政院科技政委李國鼎便向他提出成立半導體衍生公司的可行性。他坦言,自己對改革工研院的整體成果並不滿意,認爲並未完全成功;然而,籌備專業晶圓代工模式並衍生出臺積電,則是他在任內最重要、也可能是唯一的成就,雖然當時這份成就尚不明顯,但卻成爲臺灣科技產業的重要里程碑,也奠定了臺積電全球領導地位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