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傳啟動連4年漲價計畫!網憂「終端售價走高」可能衝擊供應鏈
臺積電。路透
臺積電傳出自9月起針對5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啓動「連續4年漲價」計劃,PTT股票板隨即掀起討論。網友多以「龍頭展現定價權」解讀,認爲先進製程需求強勁,漲價將延伸至AI伺服器、GPU與高階手機等終端產品,也有人擔憂「便當全面破百式」通膨外溢,衝擊消費者與中下游供應鏈。
根據媒體報導,業界形容這是「AI時代以來首見的長期漲價行動」。晶片設計端解讀,臺積電可能同步調整產能結構、逐步縮減7奈米以上成熟製程比重,資源向AI、伺服器與高效能運算(HPC)傾斜。報導並引述市佔資料稱,臺積電第二季全球晶圓代工市佔達70.2%,遠甩對手。股價面上,10月上漲14.94%,7月以來累計漲幅達41.51%,市場已部分反映供需與價格預期。
一名網友在PTT轉貼新聞後的心得直指關鍵—臺積電對客戶通知「先進製程連四年漲價」,被視爲長期趨勢的信號。貼文意涵是:若龍頭以多年度方式調整價格,勢必強化其現金流與毛利結構,亦代表先進製程需求能見度高;但對設計業與品牌廠,則是成本定價策略的新考題。
留言共識聚焦三點。其一,「定價權=護城河」:有網友稱「這就是最強護城河」,指龍頭在先進製程的技術與良率領先,客戶難以轉移。其二,「供應鏈同步受惠」:有人預期先進封裝、矽晶圓等環節可望跟漲,帶動族羣行情。其三,「終端售價恐走高」:多則留言直言顯卡、旗艦手機成本墊高,未來售價可能再上臺階,「RTX6090一張十多萬不是夢」、「AI訂閱費也可能調整」。
不同意見與延伸討論則較爲分歧。部分網友質疑訊息時點「9月漲價、11月才見新聞,股價或已反映」,提醒「看新聞做股票風險高」。也有人擔憂海外監管風險,提出「歐美反壟斷」與「美廠毛利偏低需以價格彌補」的爭議,認爲多年度漲價可能引發政策與客戶談判壓力。另有聲音拿競爭者做比對,主張「若對手先進製程追上,屆時不得不讓利」,但亦有網友反駁「技術斷層仍在,短中期難改變」。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