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廠持續佈局海外 童子賢:將在供應鏈放大影響力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爲,臺廠持續佈局海外將會在全球供應鏈中放大影響力。(圖/柳名耕攝)
受AI強勁需求以及客戶要求下,臺灣產業積極到海外設廠,市場認爲可能引發產業空洞化,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3日出席臺灣半導體協會年會擔任主題演講人,會後表示,製造業外移是在全球的供應鏈中放大影響力,現在的優勢是過去幾十年的正確選擇、人才累積而成。
針對臺灣目前半導體的優勢還可以維持多久,童子賢強調,自己希望是長長久久,但現在優勢是過去幾十年的累積,在正確產業中累積大量的優秀人才,這些人才又傳承訓練出更多的人才,且當年的政策恨不錯,假設當年模仿日本、南韓的重工業,最近10年可能會很辛苦,因爲與大陸的內卷生意會碰撞。
對於AI會不會持續暢旺,童子賢解釋,AI不是單一的產品,會像網路一樣擴及到所有的數位領域、產品,就像現在有數位產品的地方,就有網路,未來AI也會分散到每個裝置中,從家裡的遙控器到公司的大型伺服器,都需具備AI能力,才能提高生產力。
童子賢表示,目前的AI發展還在高中生的前期,還沒有大學畢業,後續的潛力可觀,而目前各國開始了AI基礎建設的浪潮,主要爲了提升各國的生產力,大家都怕在技術革命中落後。
外界擔心企業持續在海外設廠,將引發產業空洞化,童子賢舉例,在1990年代,廣達、鴻海等企業開始佈局大陸、東南雅,但到現在研發、策略決策都還是留在臺灣,因爲少子化的趨勢,臺灣已經不適合勞力密集的產業,外移反而可以強化整體的競爭力,最關鍵的就是掌握高階製造以及技術的主導權。
對於外媒報導,美國正在考慮對大陸限制出手使用到美國軟體的各種產品,童子賢表示,美中每個禮拜都有新的招式,如果各國要用互相卡的方式是卡不完的,像是稀土,雖然大陸管制出口,但另個國家只要願意大量開採,只要2-3年就會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