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創新高、降息又在即...9月魔咒已破?伊森:短期小心利多出盡回馬槍

臺股示意圖。記者杜建重攝影/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臺股創下歷史新高,市場歡聲雷動的時候,伊森想從通膨數據開始說起,對於讀者來說,本週的臺股創高之旅,重要的關鍵是通膨到底有沒有再起,而且是發生在商品上?還是發生在服務上?

究竟川普關稅是否對通膨產生了一定作用,這次的數據是新實施的對等關稅後的首份報告,上表示整理的CPI數據,可以看到市場預期是上升的,「問題是會不會超乎預期?」

而在週四的CPI之前,還有周三的PPI數據會先開出來,若美國通膨數據出現上行則不利美股與臺股,伊森整理幾間機構的數據提供給讀者參考。

而在伊森看來,這份報告的高波動邏輯是什麼?是商品通脹第一次要面對關稅傳導,而隱藏的大問題是服務業通膨到底會不會下來?

當大家都在關注商品通脹時,千萬不要忽略年性很高的服務業通脹,絆住聯準會腳步的很可能是已經連續兩個月超出預期的服務業通脹,「謹記市場最該擔心的是通膨,衰退可以靠降息來拯救」。

接着伊森回到統計數據來看,過去21年市場通常在9月的前四個交易日表現疲軟,然後在月中後反彈至高峰,而從今年來看9月開局確實不佳,但隨着聯準會降息的可能性飆升,市場開始交易降息預期上漲。

但要注意,隨着接近月中之後,大約還有一週多一兩天的時間,伊森認爲即使市場預期降息,也可能無法避免歷史性第三季末的疲軟趨勢,要小心降息後的回馬槍。

最後,伊森拉回樂觀角度來看,長期來說,美股呈現牛長熊短,只是需要堤防季節性波動,美股整體趨勢仍然向上。雖然目前一些科技股、AI科技板塊由於存在極端估值,但是,當前美股主題更多是輪動而非拋售,市場在短暫而劇烈波動中進行風格轉換,年度高點仍可能出現在12月。

想知道更多產業與經濟趨勢?歡迎訂閱伊森的頻道:投資伊森

◎已獲得投資伊森授權,嚴禁抄襲,違者必定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