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十月魔咒」歷史大崩盤居多!臺股能否續撐新高?
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美股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創新高下,截至上午11點整,臺股3日盤中最高達26,734點,再度刷新歷史新高,5日、10日線同步上揚,多頭威力十足。法人建議,指數衝高往往伴隨震盪加劇,尤其10月向來是國際市場波動率相對較高,應確保投資組合均衡,切勿盲目追價。
事實上,根據CFRA與S&P Global的統計,自1945年以來,美國股市在十月的平均波動率比其他月份高出約33%,是全年最容易大起大落的月份。
聯邦投信行銷業務處產品協理何彥樟表示,依據歷史經驗,十月常與市場危機連結在一起,1929年的股市大崩盤、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機,都發生在十月,使投資人心中形成「高風險月份」的印象,進一步加深市場在此期間的敏感度與波動性。
除了心理因素,十月也有結構性原因。首先,許多美股公司會在十月公佈第3季財報,若企業表現與市場預期差距過大,股價便可能出現劇烈震盪。其次,基金經理人常在年底前調整投資組合,十月成爲再平衡的重要時點,交易量的增加也提高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何彥樟進一步指出,雖然美股十月波動率明顯高於其他月份,但並不代表投資必然虧損。對長期投資人而言,短期下跌往往是進場良機。
在臺股頻頻創高之際,何彥樟建議,投資人此時更需保持紀律,避免追高殺低,可透過分散配置、增加防禦型資產或設定停利停損機制來降低風險。長期投資者則應把短線修正視爲調整佈局的契機,把震盪轉化爲進場良機。
此外,短線可嚴守停利停損,長線則鎖定基本面穩健、具防禦性的標的,避免追高殺低,讓波動成爲佈局的助力。
美股十月平均波動率比其他月份高約33%。資料來源/CFRA、S&P Global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