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股8、9月歷來震盪...降息真能激勵續強?伊森建議:逢高獲利了結
臺股。聯合報資料照片
*原文時間爲8月21日。
注意非農就業的修正數據
在經歷了昨日臺股單日下殺七百點的震撼教育,如今伊森回顧在7月7日與7月21日文章中特別提醒Q3的季節性弱勢其實就是指昨天這種局面。
因爲美股過去35年來,就是很常在8月和9月迎來最糟的月份,如果八月前期都沒事,那就更要小心中後期的時間點(尤其美股、臺股漲不停、VIX低位與中小個股瘋狂亂竄都是訊號)。
而今天伊森想要跟大家提醒另一件就業市場的重點,那就是BLS(美國勞工統計局)每年會用QCEW(季度就業與工資調查)做一次「非農就業數據的基準修正」。
而BLS已公告今年「9月9日」會發布對截至2025年3月的預估基準修正,該修正的覆蓋面極高,接近「普查」,這點我們過去在報告中也有提出過。
而上圖是高盛預估今年報告可能會下修55萬人至95萬人,換句話說就是過去一年的每月新增就業人數平均下降至6.5~10萬人。
而伊森認爲,現階段的美國經濟,「小於10萬非農就業是要警慎看待」,因爲與當期「美國需要保證失業率不升」的需求相比,「保本就業增速」(breakeven)幾乎就是這個水平:
讀者要特別小心,儘管我們常說就業市場放緩聯準會也可以透過降息來拯救,但在正式降息到其效果反映到實體經濟都是會有時間差的,不是說降息馬上就會有效果,別忘記我們過去提到的「用什麼姿態與什麼原因降息」,是影響股市反應的重點,更不用說如果不降息,對於美國經濟會更有影響力(鮑爾明天的聲明將會是觀察重點)。
尤其目前美股正要進入季節性淡季,如果沒有「意外」情況發生,八月下半月到九月一直都是市場交易最清淡最容易下跌的一短時間,但前提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川普,是否會有大動作來扭轉股市方向,狀況與2018年相似,全球市場受到川普政策的上下拉扯呈現區間震盪。
而若在搭配上最新的 S&P 500 的股價淨值比 (本淨比) 5.3 倍,已經超越 2000 年網路泡沫的高點 5.1 倍,美股確實是又回到了一個風吹草動都可以受到驚嚇的高敏感高位時間。
但伊森強調,高估值不是崩盤的理由,高估值只是讓市場變得非常敏感,尤其在流動性不好的時候更是,但這是「多頭拉回」的可能性勝過於崩盤,流動性問題美國政府與聯準會都有辦法化解,美國經濟面纔是影響美股前進的最關鍵(消費力與EPS增速)。
爲此,若讀者想問美股若要出現大幅度的修正,那麼可能的機會是甚麼?伊森現階段認爲最有可能的是美國銀行準備金下降太多、PCE 數據超預期、日本央行太鷹、大非農暴雷、川普起訴鮑爾等,事件很多,但邏輯上抱持「逢高獲利了結」是較爲合適的。
想知道更多產業與經濟趨勢?歡迎訂閱伊森的頻道:投資伊森
◎已獲得投資伊森授權,嚴禁抄襲,違者必定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