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來前已拆光電板?粉專比對3方說法:誰在說謊
中臺丹娜絲重創海上光電,屏東佳冬塭豐海岸佈滿浮臺殘骸,污染嚴重程度引發熱議。(資料照/羅琦文攝)
中臺丹娜絲重創屏東縣佳冬鄉塭豐海堤外的海上光電設施,浮臺殘骸佈滿塭豐沙灘,綿延數公里長,被質疑中央補助1億多元的計劃竟不堪一擊。經濟部粉專澄清稱,光電板在臺風來前已移除。粉專分析各方說法指出,廠商稱已裝設光電板共1.5MW,被吹壞但不會漏電,此說法較爲合理。
一百五粉專發文提到,經濟部注資一億多,於屏東外海建立海上離岸光電場,丹娜絲颱風過後卻在屏東數公里海岸發現光電場殘骸。挨批浪費納稅錢,經濟部發闢謠文稱:被沖垮的是光電站基座,非太陽能板,「光電板在臺風前已拆除」。這是進行「抗風浪測試」,已蒐集到「寶貴數據」。
一百五對此進行事實查覈指出:一、拆除時間?我中央氣象署於7/4將丹娜絲(2504)列爲熱帶低氣壓,7/5列輕臺,7/6列中臺、同日登陸嘉義。經濟部拆除海上光電板時間可能爲:有熱帶低氣壓就拆除,距登陸約60小時。只要輕臺就開始拆除,距登陸約36小時。列爲中颱纔開始拆除,距登陸約12小時。暴風圈約再倒退8個小時,如果升輕臺才拆,最多隻剩24小時海上工程作業時間,得拆十座足球場大小。如果是列熱帶低氣壓就得拆,未來整個夏天全都在忙着不停拆裝海外光電板嗎?粉專直呼,經濟部稱颱風來前拆除,可公佈拆除時間及施工影片,「謠言」不攻自破。
二、誰在說謊?經濟部官方闢謠文:颱風來前「已先拆除」光電板。綠媒報導屏東縣府說法:光電板「根本還沒裝」,但支架殘骸遍佈數公里危及海洋生態。非營利媒體《上下游》採訪廠商董事長:「已裝設了光電板」共1.5MW,但還沒正式開始發電,所以「雖然被吹壞」,但不會漏電。
一百五質疑,施工廠商、屏東縣府與經濟部誰的說法正確?誰在說謊?
三、經濟部花一億元做「魚塭能否當光電場」實驗?原本是做海上養殖漁業的,經濟部直接砸一億多元搬來設光電站。颱風來了魚塭光電站全都被吹光,經濟部以凱旋式宣佈「成功蒐集到寶貴實驗數據」,納稅人是否能接受?又,既然是「離岸光電抗臺實驗」,那麼回到題二,應爲廠商說法較合理。否則按照經濟部說法,是花一億元做了「沒有光電板的離岸光電防颱實驗」。
網紅館長8日在直播中直批綠營在用光電「斂財」,觸極者粉專做了光電板鋪滿臺灣陸上海上的前後對照圖,反諷酸「民進黨愛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