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過後蚊患升溫!專家點名「孑孓溫牀」藏清掃盲區

▲颱風過後蚊子大軍出沒,有民衆帶着電蚊拍倒垃圾。(示意圖/486先生提供;以下同)

記者胡至欣/綜合報導

颱風走了,陽光露臉,很多人趁着好天氣整理風雨後的殘局,卻驚覺「蚊子怎麼突然變多了?」一個轉身腿上就被叮了包!對此,家事達人486先生提醒,「防蚊工作要跟上,才能避免『災後水退,蚊患升溫』的惡性循環。」

由於豪雨導致道路積水、盆栽溢水甚至排水不良,一旦疏於處理,短時間內就可能爆發「蚊災」。根據環保署資料,斑蚊的幼蟲只需要少量積水就能生存,多數人在臺風過後只顧清除泥沙與落葉,卻常忽略陽臺角落的水桶、盆栽底盤、戶外排水孔等「蚊子育嬰室」。積水處若未妥善處理,不僅自家容易遭殃,也可能波及整個社區。

▲颱風過後應儘速清除陽臺水桶、盆栽底盤積水。

486先生指出,民衆可依「巡、倒、清、刷」四步驟着手防治:「巡」視室內外是否藏有積水容器;「倒」掉積水,記得傾倒於乾燥地面,切勿直接倒入排水溝;「清」理閒置器皿與雜物並妥善回收;「刷」洗容器內壁,清除附着的蚊卵,避免再次孳生。平時也可搭配防蚊產品強化防護,例如防蚊噴霧、防蚊掛片或紫外線滅蚊燈等。

▲使用捕蚊燈時建議將其他光源關閉,避免干擾誘蚊效果。

他也補充說,颱風季纔剛開始,如果發現住家周邊蚊子變多,不妨在玄關、陽臺、落地窗邊放上防蚊掛片,防止蚊子入侵。至於捕蚊燈,建議在睡前1至2小時預先開啓,同時關閉房內其他燈源避免干擾捕蚊效果。外出活動時則可攜帶驅蚊貼片或配戴驅蚊手環,但不論選擇哪種產品,都要注意標示的有效時間,定時更換才能降低被叮咬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