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延平擬推小水力發電 打造全綠能韌性部落邁出關鍵一步
▲臺東延平擬推小水力發電。(圖/記者楊晨東翻攝)
記者楊晨東/臺東報導
爲強化臺東偏鄉在災後供電的自給自足能力,臺東縣政府積極評估再生能源於山區應用的可行性。財政及經濟發展處近日由處長章正文率團,偕同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臺東管理處與技術顧問團隊,前往延平鄉公所進行拜會,與鄉長餘光雄就小水力發電、公民電廠及智慧微電網建置等再生能源方案展開交流。
縣府表示,延平鄉地勢多山、水資源穩定,具備發展小水力發電的天然優勢。相較其他能源形式,小水力系統具備低碳排、低環境衝擊及高永續性的特點,若搭配微電網及儲能設備,不僅能提升災害時期的電力自主性,更可實現「不斷電部落」的目標,爲打造具備綠電韌性的永續社區奠定基礎。
延平鄉公所對此計劃表達高度支持,並將啓動轄區內具潛力水源場址的盤點作業。後續將由縣府與中央機關協同展開技術與可行性評估,初步規劃採「公辦民營」(BOT)、公民電廠或其他創新合作機制推動,並確保在地居民有參與空間,落實永續能源與在地共榮的原則。
章正文處長指出,偏遠地區在臺風、地震等天然災害後,常面臨道路與電力中斷、臺電搶修不易的困境。因此,臺東縣政府持續探索分散式能源系統的可能性,結合小水力發電、儲能系統與智慧微電網,可望大幅降低輸電損耗、提升電力韌性,並進一步推動在地產業轉型與創造就業機會。
臺東縣政府也強調,未來將攜手中央資源與地方公所,朝向「100%綠電部落」的願景持續邁進,不僅實踐能源轉型與永續政策,也展現對能源正義與偏鄉發展的施政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