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區域綠網見效 卑南溪口見麝香貓等淺山動物

臺東卑南溪口植被複育造林地首度拍攝到麝香貓、藍腹鷳、臺灣野山羊等淺山的野生動物,林保署逐步建構出當地豐富的生態網絡,也讓臺東區域綠網推動成果留下新紀錄。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今天發佈訊息表示,國土生態綠網在臺東區域綠網共有6條保育軸帶,其中「卑南溪溪流保育軸帶」以串連生態廊道與建置動物通道爲推動策略之一。

林保署臺東分署與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分署手合作,在卑南溪口周邊及高灘地種植原生樹種,除可減少揚塵與風飛沙,也同時營造出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

臺東分署指出,藉由多年期的生態路徑調查監測計劃,首次發現分佈於淺山的藍腹鷳、麝香貓、臺灣野山羊、臺灣野豬等動物出現在卑南溪口周邊,也說明海岸山脈與卑南溪口的物種組成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連結性。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表示,「卑南溪溪流保育軸帶」以卑南溪流域範圍爲主,幷包含國家級溼地「卑南溪口重要溼地」,由於河道周邊存有農耕土地、道路、聚落等使用態樣導致棲地破碎化,大多認爲並非哺乳類的適宜棲地,此次明確拍攝到中低海拔野生動物下移至平地河口範圍活動,是件令人振奮的事。

未來將持續盤點鏈結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間可能的動物通道,栽植多樣化在地原生樹種或草類植被,以生態造林方式提供野生動物棲息或庇護的環境,並降低棲地間的移動風險。

臺東分署也呼籲民衆支持友善生態農法、不餵食遊蕩犬貓或野生動物,共同營造友善野生動物的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