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馬偕首例!引進靜脈支架技術 助腎友擺脫瘻管阻塞之苦

臺東馬偕醫院醫師邱威儒(右一)日前替劉姓洗腎患者(前)透過周邊血管內超音波放置靜脈支架,延長血管通暢時間,進而降低病患往返醫院負擔,成爲臺東首例。(蔡旻妤攝)

臺東馬偕醫院醫師邱威儒(右一)日前替劉姓洗腎患者(前)透過周邊血管內超音波放置靜脈支架,延長血管通暢時間,進而降低病患往返醫院負擔,成爲臺東首例。(蔡旻妤攝)

洗腎患者常併發瘻管狹窄或瘻管阻塞,降低洗腎效率,甚至無法血液透析,以往需每月到醫院反覆進行氣球擴張術使瘻管暢通,舟車勞頓。臺東馬偕醫院引進技術,完成臺東首例周邊血管內超音波,成功幫助洗腎患者放置靜脈支架,保持患者血管暢通,免於奔波之苦。

臺東地形狹長,偏鄉患者求醫需舟車勞頓往返城鄉之間,洗腎患者更需每週前往醫院報到2至3次,且每次透析至少要打針2次,1年至少得忍受300多針,若併發瘻管阻塞或瘻管狹窄,每月除了頻繁到院洗腎,還得到心導管室反覆進行氣球擴張術,以維持洗腎效率,徒增負擔。

臺東馬偕心臟內科醫師邱威儒表示,醫院半年前引進周邊血管內超音波,透過將超音波探頭放置於血管內部,利用聲波穿透血管壁並反射回來的訊號,生成高解析度血管影像,大幅提升診斷準確度。

邱威儒說,日前向健保署事前申請靜脈支架,並邀請高雄榮總醫師李明峰到院指導,已成功替1名併發瘻管阻塞的79歲劉阿嬤放置靜脈支架,至今已不須每個月重新進行氣球擴張術。劉阿嬤家屬今天到場表示,非常感謝兩位醫師,新技術讓媽媽免於奔波之苦。

邱威儒強調,該技術可幫助醫師精確評估血管狹窄、血栓形成、靜脈閉塞、斑塊特性與鈣化程度,尤其慢性靜脈阻塞、深層靜脈血栓或透析通路中央靜脈狹窄的患者,周邊血管內超音波能清楚提供血管管壁的大小深淺影像,以決定置放支架的大小,確保血管內治療更精確,降低併發症風險,提升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