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免於反覆打針之苦 臺東馬偕引進PICC靜脈導管

病患僅需局部麻醉,經超音波與X光導引,即可在10至15分鐘內完成置放。(臺東馬偕醫院提供/蕭嘉蕙臺東傳真)

臺東馬偕醫院放射線科醫師洪紹庭說明PICC導管放置術。(臺東馬偕醫院提供/蕭嘉蕙臺東傳真)

臺東馬偕醫院自2020年引進PICC(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技術,至今已替2000名病患減少反覆扎針之苦。胃腸肝膽科病房護理長郭玉琦透露,起因是一名患者在治療期間一度萌生輕生念頭,促使她積極尋求替代方案,如今該名病患在PICC輔助下順利完成療程。

郭玉琦回憶,當年一名罹患「慢性腸阻塞惡病質」的患者,治療期間因須頻繁換針、擔心連累他人,曾說出「不想活了」,因而起心動念,想爲她找一條生命的出路。

臺東馬偕醫院自2020年引進PICC(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技術,至今已替2000名病患減少反覆扎針之苦。(臺東馬偕醫院提供/蕭嘉蕙臺東傳真)

郭玉琦說,「這不只是醫材,而是一條生命的出路,是愛的導管」。執行PICC置放術的放射線科醫師洪紹庭說明,PICC導管長度約50至60公分,經由上臂周邊靜脈穿刺,導引至中心上腔靜脈,單刺穿次可持續數週至半年,無需重新打針,不僅感染率低,亦可大幅減輕護理人員找血管的工作負擔。

洪紹庭補充,病患僅需局部麻醉,經超音波與X光導引,即可在10至15分鐘內完成置放。目前健保針對癌症化學治療、癌症末期之疼痛治療、使用全靜脈營養輸液(TPN)預期二週以上、免疫不全與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預期二週以上皆有給付,其他需長期靜脈治療者也可評估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