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防空演習7月登場 糖廠「防空洞」轉型藝術裝置

臺東糖廠防空避難室建於1940年左右,至今保存良好,現轉型爲公共藝術裝置。(蕭嘉蕙攝)

臺東糖廠防空避難室採圓頂造型,由水泥與磚塊構築,外層覆以草皮僞裝,內部爲長方形空間,可容納約40人。(蕭嘉蕙攝)

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期程出爐,東部地區(花蓮、臺東)將於7月18日登場,臺東縣共計314處防空避難所。由於臺灣早年以糖業爲重要經濟命脈,糖廠在戰時亦淪爲轟炸目標,臺東糖廠因此設置防空避難室,至今保存良好,現轉型爲公共藝術裝置。

根據國家文化記憶庫記載,臺東糖廠防空避難室建於1940年左右,背景與當時的戰爭局勢息息相關。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海軍在美軍艦隊攻勢下節節敗退,轉而計劃於臺灣設立多座空軍基地,作爲戰機集結地,美軍則先發制人,派遣航空母艦艦隊直撲臺灣東部外海展開空襲。

當時臺灣廣植甘蔗,糖業爲主要經濟支柱之一,糖廠因而與軍事基地、發電廠、港口同列爲轟炸目標。爲應對空襲風險,臺東糖廠設置防空避難室,採圓頂造型,由水泥與磚塊構築,外層覆以草皮僞裝,內部爲長方形空間,可容納約40人,並設有排氣孔以確保通風。空襲警報響起時,員工須立刻進入避難,直至解除警報才返回崗位。

如今臺東糖廠已轉型爲文化創意園區,保留昔日鐵道與火車設施,原建築改造爲文物館、露天舞臺與公共藝術展區,防空避難室則矗立於園區入口,化身爲公共藝術裝置。

臺東縣警察局說明,此次防空演習將於7月18日上午10時至11時30分實施,全縣設有314處防空避難所,可容納逾17萬人。演習分爲兩階段,第一階段模擬警報發佈、民衆疏散與交通管制;第二階段則聚焦災民轉移、傷患救治與災害搶救,強化縣內整體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