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 車廂如寢室 乘客飲食 害苦司機

臺東幅員遼闊,市區距離各鄉鎮車程動輒3個小時,因此有客運駕駛夜宿車上。(蔡旻妤攝)

近日網友PO文「在臺東搭公車,司機最討厭的就是乘客在車上飲食」,意外引發熱議,卻也揭開偏鄉司機的辛酸面。臺東幅員遼闊,市區往返偏鄉動輒3小時,囿於《勞基法》規定,只能夜宿車上隔日再上工,因此車廂如同司機寢室,一旦有乘客飲食留下髒亂,駕駛就得與蚊蠅鼠類一同入眠。

陳姓客運司機在社羣平臺發文指出,「許多遊客可能不知道,在臺東搭公車,司機最討厭的就是乘客在車上飲食」,更直言,10臺車裡有8臺是司機得睡在上頭,司機的工作是安全把大家送到目的地,不是幫大家擦屎尿、清垃圾。陳姓駕駛無奈指出,「旅客在車上吃檳榔、臭豆腐,或打翻珍奶不講,更誇張的是,有人在車上失禁,過了3天,氣味都發酵了,臭氣沖天才被發現」。而客運司機相較於鐵路、航空等大衆運輸,不僅要長途駕駛,還得兼顧售票、處理乘客問題、車內清潔,工作相當繁重。

臺東無專業清潔公司,加上專人清理成本過高,司機只能自行維護車內環境。賴姓司機直言,在髒亂、便溺氣味的空間休憩,心情自然大受影響,因此不鼓勵民衆在車上飲食。畢竟有充足的休息,才能保障行車安全。

東臺灣汽車客運公司總經理施建州指出,學生早上7時30分要到校,司機清晨5時30分就得從市區出發,因《勞基法》規定,司機需有11小時休息間隔,導致排班更爲困難。爲此,部分偏鄉路線必須特地安排當地司機駕駛,並在下班後直接將公車開回家休息,但也不可能每個司機都住在偏鄉。

施建州說,倘若增加人力,1年成本可能超過百萬元,「很多人建議多請司機,但票價與補助根本無法支撐營運」。公司平日需出勤約23輛車、假日21輛,平日主要服務學生通勤,常有「單趟載客、返程空車」情形,而政府對客運補貼採「虧損補貼」方式,導致難以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