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光明計劃擴大 民團憂生態
臺電推動「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劃」,欲利用德基與谷關水庫水位落差,設置抽蓄水力發電機組,遭環團、地方質疑恐影響當地生態。(臺中市府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臺電公司推動「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計劃」,欲利用位於臺中和平區德基、谷關水庫之間開隧道,設置抽蓄水力發電機組,本月12日將進入二階環評初審,公民團體質疑該計劃衝擊生態,揚言12日北上抗議。臺電則強調,該案不會新建大壩,對環境影響較小,也會提出環境友善計劃,並持續辦理說明會與地方溝通。
臺電「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計劃」擬在德基水庫、谷關水庫之間打通1條約10公里長的頭水隧道,預計設置4部抽蓄水力發電機組,年發電量可達7.67億度,工程經費約580.62億元,預計2027年5月動工,2037年6月完工商轉。
公民團體「反雪谷纜車」指出,大甲溪光明計劃開發位置鄰近中橫便道,也是臺灣黑熊活動熱區,該地段地質敏感破碎,常因颱風、地震發生土石流坍方,根本不適合設置儲能設施,未來開發會衝擊保育類及珍稀動植物,預計12日北上環境部提出10大訴求反對開發。
臺中市議員古秀英表示,這項計劃要打開山洞建造隧道,恐怕破壞地質安全,且預計開挖路段長,工程時間長達10年,勢必會影響族人生活,希望臺電謹慎評估,並重視當地生態,更不能犧牲部落族羣權利,她也要求計劃資訊公開透明。
針對民團質疑,臺電公司指出,先前在環評範疇界定會議時,環評委員考量場址條件難得,且認爲未來儲能需求大增,才建議評估擴大規模的可行性,此計劃不需新建大壩,對環境影響較小,目前也提出環境友善計劃,若遇稀有植物將優先採取施工迴避、原地保留等措施,降低對環境影響。
臺電表示,建置計劃已避開原住民保留地,主要設施位於無人居住的管制區內,離鄰近部落距離4.2公里以上,目前進入環評二階,相關經費、期程仍未定案,直到開工前會持續開說明會,與和平區居民溝通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