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光明計劃擬擴大規模遭質疑 環團、地方憂心影響生態

德基水庫位於臺中市和平區大甲溪上游。(臺中市政府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臺電大甲溪光明計劃,臺電等相關單位今年2月曾到現場勘查土石堆置場。(古秀英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臺電公司推動「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計劃」,座落於臺中市和平區,欲打造抽蓄水力發電機組,但環保團體質疑環評委員竟建議大甲溪光明電廠擴大規模,可能衝擊臺灣黑熊等生態,地方民代也認爲該計劃恐影響部落族人生活,要求資訊公開透明。臺電今天迴應,此計劃不會新建大壩,對環境影響較小,臺電也會提出環境友善規畫,並持續辦理說明會與地方溝通。

臺電正規畫的「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計劃」,開發範圍在中橫管制站範圍內,以上游德基水庫做爲上池,並以谷關水庫爲下池,中間規畫新建1條頭水隧道,長度約10公里,並預計設置4部抽蓄水力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580百萬瓦,年發電量約7.67億度,工程經費約580.62億元,預計2027年5月起動工至2037年6月完工商轉。

反雪谷纜車環保團體發文指出,臺電重啓「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劃」,要打造全臺第3座大型儲能設施,在環評時有委員考量場址條件難得,且未來儲能需求大增,建議評估擴大開發規模的可行性;臺電內部指出,過往電廠開發在環評會上常被要求限縮,這次建議擴大很少見。

環團表示,此計劃鄰近臺灣黑熊活動熱區,將在德基水庫、谷關水庫之間打通10.7公里的頭水隧道,涉及地質敏感區與開發面積大,須進入審查較嚴格的二階環評。尚有進出水口、地下廠房、土石堆置場等建設,都有可能衝擊保育類及珍稀動植物。

環團也質疑臺電早自1997年規畫大甲溪光明計劃,後因開發成本不符效益而喊卡。當年估計得投入200億元,現在經費暴增至近3倍600億元,開發反而符合成本效益?

古秀英表示,電光明計劃要打開山洞10公里左右隧道,恐怕破壞地質安全,且計劃開挖路段和時間都很長,勢必會影響族人生活,希望臺電要謹慎評估,重視當地生態,更不能犧牲部落小族羣者的權利,要公開透明計劃資訊。

臺電公司今天迴應,光明計劃是利用既有德基及谷關水庫水位落差,設置抽蓄水力發電機組,先前在環評範疇界定會議時,環評委員考量場址條件難得,且認爲未來儲能需求大增,建議評估擴大規模的可行性,因此臺電才規畫將抽蓄水力機組總裝置容量調高,透過離峰時將下池水抽至上池儲能、尖峰時將上池水放至下池,可爲電力系統提供削峰填谷功能,達儲能效果。

對於環團質疑,臺電強調,此計劃不需要新建大壩,對環境影響較小,且臺電已提出環境友善計劃,如遇稀有植物將優先採取施工迴避、原地保留等措施,努力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臺電指出,大甲溪光明抽蓄計劃已避開原住民保留地,且主要設施位於無人居住的管制區內,工區距鄰近部落距達4.2公里以上,計劃目前仍在二階環評,相關經費、期程仍未定案,今年3月起辦理地方說明會,近日也會持續前往和平區部落開說明會,開工前也會告知最終審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