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副總盼四接環評過關 王醒之:有輾壓通過心理準備
基隆「四接」開發案26日在環評大會闖關,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左)、臺電副總經理鄭慶鴻(右)今午同臺交鋒。圖/中午來開匯節目提供
基隆「四接」開發案26日在環評大會闖關,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臺電副總經理鄭慶鴻今午同臺交鋒。王預料,官方環委勢必「輾壓通過」,但臺灣走向天然氣依賴乃至上癮,必須要踩煞車。鄭說,北北基的供電不能等的,希望四接通過審議。
臺電規畫燃燒重油發電的協和電廠除役後,轉型爲燃燒天然氣電廠(四接),並選定基隆港嘴外填海造地,興建接卸收天然氣碼頭。四接開發案經環評初審數度卡關,今年1月17日召開第6次初審會議,最終以「建議通過」、「建議認定不應開發」並陳送環評大會討論。
CNEWS匯流新聞網「中午來開匯」節目,今天的來賓是王醒之和鄭慶鴻,共同接受主持人黃光芹訪問,過程中分別就興建必要性、空污、海洋生態和港市安全,各自提出論述,表達立場,爭取外界支持。
鄭慶鴻在結論時說,協和改建確實有其必要性,計劃推動7年多,各種電廠、供氣替代方案,臺電都有提出完整的環評報告。
鄭慶鴻表示,生態上一直希望做到迴避、縮小、減輕、補償,事實上也做到了。有關安全性疑慮,從國際到國內所有的規定,臺電也都符合。
鄭慶鴻強調,針對協和計劃的合理性跟必要性,臺電總共回答了91次,針對地方發展影響回答了77次,針對再生能源也回答了37次,臺電非常願意不斷說明,充分與社會溝通。
鄭慶鴻表示,開發單位有責任完整回答所有問題,所以專6審的意見已通通回覆了,王醒之當天提出的105頁資料,臺電每一頁都讀了。臺電回覆委員的報告共178頁,希望完整的回答後,能夠在環評大會經過完整的審議,而且能夠順利通過,因爲基隆、北北基的供電是不能等的,以氣換油是不能等的。
王醒之則對環評大會結果「非常、非常不樂觀」,原因是環評委員共21個人,只要11個人就可以開會。26日官派7席會全部出席。11個委員就可以開會,6個委員基本上就可以決定,所以對這場環評會,已有輾壓通過的心理準備。
王醒之說,環評會過了之後,戰場就會轉移到地方,再回過頭來看基隆市政府,在未來的過程中,能代表基隆人再往前繼續做些什麼。
王醒之認爲,臺電其實是決策的末端,某種程度就是要服膺上面做了決定,就要完全服務上面的決策。反對陣營爲什麼會一直從四接案例出發,不斷的要求經濟部要更負責任,開始推動政策環評?因爲碳排總量無限制擴張,經濟部從來沒有負責任的做過一次性的評估。
王醒之提醒民衆,臺電、中油各自提出開發案,化整爲零在環評會議通過後,接下來臺灣產出的綠電,全會被晶片產業搶走,剩下來的「髒電」,大概就是由基礎製造業承擔。一旦使用這些「髒電」製造產品,最後在出口過程中,因爲碳關稅課徵,競爭力大幅的下降,倒楣的就會是最基層的製造業。
王醒之表示,反對四接開發案陣營不是隻有談四接,而是回過頭來要求執政者必須要有更清晰的眼光。「我相信他們都有」,但是他們沒有負起責任,把這件事情給弄出來。協和四接是相對複雜的公共政策,呼籲所有民衆,不論贊成或是反對,請一起關注,提醒政府對天然氣依賴、上癮這件事情要踩煞車,能源轉型不是隻有煤改氣、油改氣而已,而是要真正好好地把再生能源這件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