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達生物(08189)子公司博雅全健亮相China-Hospeq 2025 以 AI智慧賦能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2025 年 8 月 15 日至 8 月 17 日,第31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China-Hospeq)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作爲展會的重要活動之一,8 月 16 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辦、天津泰達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8189.HK,以下簡稱:泰達生物)子公司北京博雅全健智算科技有限公司(簡稱 “博雅全健”)及北大科技園協辦的 “與 AI 同行:健康絲路 AI 賦能研討會”順利召開。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等支持單位代表齊聚現場,共探 AI 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前沿應用與發展。

聚焦資源優化配置命題 錨定 AI + 醫療賦能戰略方向

本次研討會以“與 AI 同行:健康絲路 AI 賦能”爲主題,旨在以 AI 技術搭建嶄新的 “健康絲路”,打破醫療資源壁壘,促進省域、城鄉及國際間醫療資源高效聯動,構建覆蓋更廣、效率更高的醫療服務網絡,讓優質醫療資源突破地理限制,惠及更廣泛人羣。

“中非醫院聯盟‘健康絲路 AI 發展’聯合工作組” 啓動儀式、“全球兒童‘兩病’(癲癇、先心病)早診早治 AI 創新生態” 共建儀式、“羲和一號” 落地寧夏共建健康數字人管理平臺簽約儀式同步舉行,多項舉措爲“健康絲路”建設注入了實踐方向,通過技術協同與資源整合,爲打破醫療資源地域壁壘,提升城鄉乃至國際區域診療準確率提供落地路徑,爲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貢獻AI醫療的中國智慧和公共產品。

與此同時,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與博雅全健共同研發的中英雙語“羲和一號”醫療大模型成爲焦點。該模型研發歷時近 10 年,基於 100 萬真實病案數據研究,形成 1000 億級參數,依託自然語言交互與可溯源知識推理雙引擎,支持疾病預測、診斷與個性化治療、影像分析、藥物研發、臨牀試驗以及醫學教育等多場景應用,實現醫學知識覆蓋率 98%,醫學知識精準率 90% 以上。

海量臨牀數據築基,精準爲核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數據是 AI 模型的靈魂,而‘羲和一號’的靈魂根植於最嚴謹的臨牀醫療數據。” 北京博雅全健智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博士、研究員慄琳在接受採訪時強調,在 AI 醫療賽道愈發擁擠的當下,“羲和一號” 從源頭建立差異化壁壘 —— 以醫院病案檔案爲核心訓練數據,用經過嚴格篩選、標註的臨牀病例、影像、檢驗結果等 “黃金標準”,替代部分同行依賴的互聯網 “二手信息”。

慄琳舉例說:“互聯網數據可能包含健康資訊、用戶問答,但這些內容缺乏臨牀驗證,甚至存在錯誤。用互聯網數據訓練的模型好比‘隔着書本學看病’,而‘羲和一號’是在臨牀一線‘跟着醫生查房問診’。” 據悉,“羲和一號” 的訓練數據均來自 18 家醫療機構的臨牀一線,涵蓋人口學特徵、時序理化指標、影像組學等多模態信息,且每一條數據都經過倫理審查、脫敏處理,標註過程由臨牀醫生全程參與。這種數據優勢使得 “羲和一號” 的幻覺(錯誤輸出)率極低,準確率可達 90% 以上,避免了 “普通咳嗽誤判爲嚴重肺病” 等致命錯誤,在合規性上也佔據先機,爲後續商業化落地掃清了數據合規障礙。

在會議中的“AI 與未來醫療圖景”環節,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羲和一號” 大模型首席科學家唐熠達教授圍繞心血管病領域,分享了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在預問診分診中的應用實踐。他提到,當前胸痛、心梗等疾病存在漏診誤診率超 25%、基層診斷能力不足、指南落地滯後等痛點,傳統診療中人工計算錯誤率高、檢查耗時超 30 分鐘,導致藥物選擇盲目,基層治療延誤可使死亡風險增加 35%,而“羲和一號”通過構建以臨牀剛需爲核心的研發體系,爲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助力。

在《AI 與醫學科研的未來》主旨演講中,慄琳表示:“博雅全健正致力於構建涵蓋‘數據 - 模型 - 臨牀’的 AI + 醫療生態圈,覆蓋組學研究、醫學影像、藥物研發等多個領域,推動科研成果快速轉化。” 她還提到,智能輪椅、營養管理設備、導盲機器人等 AI智能終端硬件產品將是未來重點拓展方向,從而更好滿足人們衛生健康服務需求。在隨後的圓桌對話環節,慄琳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院長姚嵐、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秀麗等代表,圍繞 “AI 賦能全球醫療產業” 的核心議題深入探討落地建設路徑,多方觀點碰撞激盪出智慧火花,爲行業發展提供多元思路。

深耕 AI + 醫療領域 泰達生物賦能全球醫療數智化發展

作爲積極投身國內醫療健康產業創新的企業,泰達生物始終以促進醫療資源高效協同爲導向,深耕 AI + 醫療賽道。依託在生物科技領域的技術積累,公司在多個維度形成特色佈局:在臨牀應用層面,聚焦 AI 醫療基礎大模型研發,通過醫療數據平臺建設推動專科專病治療、醫療管理效能提升、醫院科研水平提高;在資源協同層面,聯動國內各級醫療機構、科研院所,參與醫療大數據結構化、標準化、市場化建設,形成 “技術研發 - 場景落地 - 產業賦能” 的強大創新能力,並與弘信電子(300657,SZ)子公司燧弘華創在端邊醫療診療一體機方面深度合作;在服務應用層面,積極探索 “AI + 醫療”產品服務模式,助力優質診療資源向縣域、鄉鎮延伸,爲基層患者提供更便捷普惠的醫療服務。

2025 年 8 月 11 日,泰達生物披露公告顯示,旗下控股子公司深圳醫數精誠科技有限公司與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整合資源優勢,在數據庫建設、數據質量提升及數據分析應用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爲 AI 醫療大模型的迭代優化築牢數據基座。

“我們預計三年內服務患者超過1億人次。”慄琳表示,“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建立全球醫療AI協作網絡,與各國專家共同完善模型,真正實現醫療智慧的全球共享。”本次研討會的召開,爲業界在 AI + 醫療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更清晰的方向。未來,泰達生物將持續深化 AI + 醫療領域的探索與實踐,與醫療機構、科技企業、行業協會等加強合作,凝聚前沿數智力量,積極參與“健康絲路”生態建設,爲國內外醫療資源優化配置、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貢獻力量。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