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達電8月打造人形機器人實驗室 偕輝達啟用智能製造創新中心

臺達電位於中壢的智能製造創新中心正式啓用,未來海外也將設置。 王鬱倫攝影

臺達電(2308)將於8月打造人形機器人實驗室,率先在自有製造工廠場域測試,搭配數位雙生平臺(Digital Twin),從工業機器人跨入協作機器人,再往人形機器人探索智慧製造未來應用,他也預期智慧製造及物流將很快有相關應用。談到臺灣供應鏈機會,臺達電則認爲面對中國大陸競爭,臺廠一定得做的很「專」。

臺達電25日宣佈啓用中壢6廠內150坪「臺達智能製造創新中心」,以及與輝達(NVIDIA)共同建置的「臺達NVIDIA虛實整合學習中心」,以因應數位雙生(Digital Twin)、AI模型應用趨勢。

臺達智能製造創新中心正式啓用,(左至右)臺達機電事業羣副總經理巫泉興、臺達總裁暨營運長張訓海、臺達機電事業羣總經理劉佳容出席開幕典禮。 臺達電提供

臺達電總裁張訓海表示,臺灣、大陸、泰國等地都將設立創新中心,團隊遍及亞洲及墨西哥以服務檯商及國際客戶,因應臺達電自研OT設備導入客戶時,配合需求提供數位雙生工廠的操作及測試。

臺達電並將於10月開設虛實整合訓練課程,教學從單機、整線到整廠的軟硬體整合應用,未來也將導入針對NVIDIA Omniverse數位雙生平臺的培訓資源。不過談到數位雙生,臺達電表示,目前客戶都還在做虛實整合測試,探索如何導入技術,故還難以論及導入率如何。

臺達電展示虛實整合生產線,該產線也曾在 GTC25 大會上首次展出,透過Omniverse 高擬真畫面,將實際生產狀況與虛擬動態完美呈現,其中包含臺達自主研發的虛擬設備開發平臺 DIATwin,如虛擬模擬產生「配方」儲存於 Line Manager (產線大腦),根據不同產品需求,下載至實體設備實際測試再將數據反饋到虛擬,實現「虛到實到需」的循環。 王鬱倫攝影

臺達電表示,智能製造是當前客戶關注的焦點,這已超越單純的自動化或用機器替代人力,客戶更注重軟體整合與設備聯網,爲此2024年成立智能製造軟體新事業發展部,目前有上百位軟體研發人員投入數位雙生軟體開發。

臺達電自研工業機器人(工業手臂),近期也跨入協作型機器人,針對智慧製造領域,未來也將投入人形機器人系統開發。機電事業羣總經理劉佳容表示,協作機器人在搬運物流場域相當好用,可以跟人協作,未來若雙臂甚至三臂協作機器人裝在AMR(自主搬運車)上,就等於「人坐在輪椅上」,只要工廠地面平坦就可以滿足許多工廠需要任務。

劉佳容指出,但若工廠環境特殊,地面不是平的,可能就會用到雙足,甚至三足或四足,這時候就會做成人形機器人,在可以控制的環境如智慧工廠或物流領域應用,生活家庭則將面臨更多法規限制。

而在智慧工廠內,人形機器人究竟扮演什麼功能?劉佳容指出,可以想見是現行自動化設備很難做好,人工業務還很難被替換的環節,他舉例,AI伺服器機櫃安裝需需要鎖上百個螺絲、拉線,目前多靠人工,未來這塊任務很可能就可靠人形機器人完成。

臺達自制的智能電動起子,可精準定位、偵測鎖附是否正確,並在錯誤時回控鎖定,防止產線作業員操作持續錯誤。 王鬱倫攝影

不只是臺達電看好商機,外電日前也報導,鴻海(2317)旗下FII也計劃與 NVIDIA 洽談,於美國休士頓的新 AI 伺服器工廠導入人形機器人,預計於 2026 年首季投入生產,同時傳言鴻海將於今年11月科技日發表雙足跟輪型人形機器人。

由於臺達電本身有龐大製造資源,劉佳容表示,協作機器人是跨入人形機器人的樓梯(上臺階),未來臺達電也將優先將人形機器人系統在自家場域內測試。

臺達3D指揮看板系統解決傳統工廠報表延遲與人工通報問題,實現即時、直接、主動告警功能,甚至是提出對策。 王鬱倫攝影

對於中國大陸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崛起,劉佳容坦言「很強」!他表示,由於中國大陸政府帶動創造需求拉動,大陸供應鏈從模組到終端不僅家數多,從關節、大腦、小腦、電池供應都十分完整,他評估將會跟電動車競爭格局類似,面對這樣狀況,臺廠必須「做得更專、更精」纔有辦法競爭。

他認爲,臺灣人形機器人在組裝(EMS)將有較大機會,比方AI伺服器的組裝,而目前臺灣也組成人形機器人產業大聯盟,劉佳容認爲,臺灣產業鏈其實「什麼能力都有」,目前只缺終端系統整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