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A+設15%上限」卡關 另提6草案延至115學年實施
▲臺大原先提出A+成績上限15%草案共識,校方再提6個配套草案。(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臺大學生成績實施等第製造成分數膨脹現象。原本教務處規劃「A+成績佔比不得超過15%」草案,但由於對A+佔比爲何是15%、上限比率如何訂意見不一,校方再提出新增「成績PR值列表」等6項基礎工程建設草案,取得共識後的方案預計114學年試辦,115學年正式實施。
臺大從99學年開始實施「等第制(GPA)」,卻造成分數膨脹現象。根據臺大統計,實施13年來,「A+與A」佔比從46%增加到58%,高於國外大學30%至35%,其中光A+佔比就從20%提升到30%。
爲了讓分數具有鑑別度,以及強調學習內容與凸顯A+價值,臺大日前提出草案,原則是大學部課程「A+佔比不超過15%」,但課程人數不滿30人則不受此限。臺大本週一起連續舉行3天座談會,在昨晚座談會中,另外提出因應分數膨脹的6項基礎工程建設草案。
臺大教務處提出的6項基礎工程草案,包括新增「成績PR值列表」,提供詳細成績訊息;鼓勵各系訂定資源分配標準,例如書卷獎以學系必選修課程爲主;優先協助A+比例過高課程;難區分等第課程,則可考慮用pass/fail取代等第;優化教學意見調查題項、教學獎遴選標準;校級會議定期討論分數分佈情況,1學年至少1次。
臺大表示,校方原本提出「A+比率上限15%」草案爲基礎,以及課程人數不滿30人爲基礎,透過座談會聽取學生意見,但多數學生對A+佔比爲何是15%,以及上限比率如何訂意見不一,因爲無法取得共識,今晚座談會先以上述6個基礎建設草案進行討論,若最後討論出有共識方案,預計114學年開始試辦,115學年纔會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