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擬暫緩推動A+上限15% 改先試行6項「基礎建設」

在昨晚的說明會上,臺大教務處提議暫緩推動A+比例限制,改試行6項「基礎建設」,包含新增「成績PR值列表」。本報資料照片

臺大近日針對「分數膨脹」議題召開3場校內說明會,原擬對30人以上課程設A+上限15%,但說明會首日即有學生大力反對,昨晚教務處提議暫緩推動,改先試行6項「基礎建設」,包含提供成績PR值、優先協助A+比例過高課程、優化教學意見調查等。6月校級教務會議將討論,並於114學年試辦。

學生成績「分數膨脹」議題近日引發熱議,以臺大爲例,實施成績等第制13年來,A+及A的總和比率從46%增加至59%,主要源自於A+的增加,校方擔心讓成績評分失去鑑別度,也影響僱主或國外學校對學生成績的判斷。

對此,臺大原擬設限大學部30人以上的課程,A+比例不可超過15%,並於114學年試辦、115學年正式實施。同時,校方也舉辦兩場實體、一場線上說明會,瞭解學生想法,教務長王泓仁更親自出席。

不過,臺大學生會曾調查,超過7成學生不同意分數通膨是目前臺大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且不同系所與課程評分結構差異大,不應「一刀切」將A+佔比統一往上提高。

據瞭解,在昨晚的說明會上,臺大教務處提議暫緩推動A+比例限制,改試行6項「基礎建設」,包含新增「成績PR值列表」,提供詳細的成績訊息;鼓勵各系訂定資源分配的標準,例如書卷獎以學系必選修課程爲主;優先協助A+比例過高的課程;難以區分等第的課程可考慮用pass/fail取代等第;優化教學意見調查題項,以及教學獎遴選標準,同時舉辦新進教師研習營;一學年至少一次於校級會議定期討論分數分佈情況。

6項基礎建設將在6月的校級教務會議中提出討論,於114學年試辦、建立A+比例共識,115學年優化基礎建設並提出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