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升勢未止 小廠淌血大廠抗壓 10月財報見真章
第3季財報季即將於10月展開,市場憂心臺幣升值效應將陸續反映在獲利上。彭博資訊
新臺幣匯率近期飆升至2022年以來最高點,雖有助資金流入,卻對出口導向的臺灣企業造成沉重壓力。5月初創下1988年以來最大漲幅後,7月3日兌美元匯率較年初強升14%,相關衝擊預料將反映在10月開始的第3季財報季。
受影響最明顯的產業包括製造、代工與半導體,缺乏避險手段的中小企業處境最艱難。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基金經理人Vivian Pai指出,大型出口商如臺積電、鴻海因具備多元化收入以及較成熟的避險策略,較能抵禦波動;但中小型公司因規模有限,將成爲重災區。
根據彭博數據,臺股加權指數中至少36家企業在第2季財報中提及匯率影響的頻率,創五年來最高紀錄。受匯率與美國關稅疑慮影響,企業獲利預估自7月以來持續下修。
匯豐分析師警告,外資持股逼近歷史高點,新臺幣對資金流動更敏感,預期美元兌臺幣將續貶,但貶幅不及先前市場預期。
在產業層面,紡織業的儒鴻(1476)、百和(9938)等耐吉供應鏈企業匯損與關稅雙重打擊,保險雙雄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第2季獲利因匯率分別暴跌80%與58%。科技業如日月光(3711)、國巨(2327)也坦言遭遇「極端衝擊」,成本與收入出現暫時性失衡。華碩(2357)則估計匯率逆風約需一季時間消化。
儘管如此,富蘭克林投顧基金經理Ferdinand Cheuk指出,但掌控供應鏈、具定價能力的企業,尤其是IT,仍能部分化解匯率逆風,超越獲利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