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恐慌不是禿鷹乾的?瑞銀爆背後「3大凶手」:升值還沒完

瑞銀認爲,臺幣還有上漲空間。(資料照)

新臺幣匯率連續兩個交易日強勁升值5.84%後,今(6)日盤中出現逆轉,原本升值1.5角轉爲小幅貶值4分。瑞銀髮布報告分析此波新臺幣匯率瘋漲背後的原因,包括壽險業者、各大企業進行匯率避險操作,及先前利用臺幣融資套利停損,並預期新臺幣匯價未來仍有上升空,建議投資人不要過早採取反向交易策略。

新臺幣在5日盤中一度衝上29.59元,大幅升值1.474元,創下2022年6月以來的匯率新高紀錄。當日央行表示,的確觀察到有類似禿鷹伺機炒匯的現象,且炒匯金額相當龐大,央行已對此提出嚴正警告。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瑞銀指出,5月2日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創下近40年來單日最大漲幅,一天升值幅度高達5%。這種極端的匯率波動通常無法單純以傳統指標來解釋,也引發市場對於央行態度的質疑。儘管央行強調已出手干預,但市場的既有平衡顯然已經被打破。

瑞銀報告進一步提到,此波新臺幣匯率狂升的主要推動力量,來自於壽險公司、企業等所進行的匯率避險操作,以及先前利用新臺幣融資進行套利交易的投資者被迫停損。預期臺幣未來仍有上漲空間,因此建議投資者不要過早採取反向交易策略。

瑞銀預測,保險公司和出口商可能會在新臺幣匯率回檔時,選擇提高其避險比率。僅是將外匯避險或存款恢復到趨勢水準,就可能導致高達1000億美元(約新臺幣3兆元)的拋售,相當於臺灣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

此外,由於臺灣壽險業者通常使用區域貨幣作爲對衝工具,可能會導致韓元出現高達3個標準差的波動、新加坡幣匯率達到新高,甚至可能連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地的貨幣匯率也會跟進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