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後來居上!救護車優先號誌 高雄仍僅4路口設置

高雄4處路口建置「緊急救援車輛優先通行號誌系統」,以車上裝置連結控制系統,讓車輛通過路口時保持綠燈,加快救援效率。記者宋原彰/攝影

衛福部統計,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病患送醫每延誤1分鐘,急救成功率降7%至10%。高雄僅4處路口設有救護車優先通行系統,遠不及臺北261處,設置率偏低。多家大型醫院周邊仍無設置,救護車常仰賴民衆讓道,增加救援風險。

救護車執行任務分秒必爭,高雄市4年前率先應用車聯網技術,在鳳山區4處路口試辦消防車、救護車等緊急救援車輛優先通行號誌系統,透過車上通訊裝置連動路口號誌,確保「綠燈」通行,避免二次意外,初步分析可減少行駛時間約28%。

臺北市3年前跟進高雄,斥資4億元在261處路口建置緊急車輛優先號誌系統,每趟救護車平均路程以7分鐘計,約可減少42秒路程,降低路口救護車事故率62.5%。不過高市議員簡煥宗發現,高雄搶先設置的這套系統,4年前試辦至今未再增設,讓臺北後來居上。且像高醫周邊的民族路、十全路、自由路均未裝設,尖峰時間車流大,極可能阻礙救護車輛通行。

高雄市北區一名陳姓救護員說,高市僅4處路口建置緊急救援車輛優先通行號誌系統,太少,每次緊急救護任務因車多或號誌無法連貫被卡在路上時,會暗罵髒話,心裡比家屬還焦急,若重要路口全面施行有困難,就得多宣導禮讓救護車觀念。

交通局長張淑娟表示,高雄目前在4處路口、12輛車設置優先通行系統,已花費2千多萬元,每處路口平均需200萬元經費,一度被質疑經濟效益。

交通局說明,高市已建置逾100處智慧號誌,今年更爭取交通部「脆弱路段智慧化號誌交控應用服務計劃」4千萬元經費,在重點幹道與新興產業園區周邊導入智慧化號誌,並針對省道臺1線、臺17線共21處路口導入緊急車輛優先號誌功能,也研擬在高雄國軍總醫院、榮總醫院周邊建置優先號誌系統,提升消防局左營、大昌、十全等分隊和周邊醫院的緊急車輛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