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稱與北京故宮南遷展無關 沈春池基金會:基於慎重曾多次交流
北京故宮與沈春池基金會合作的「故宮文物南遷紀念展」1日起正式在北京故宮展出,圖爲9月30日舉行的開幕式。(圖/沈春池基金會提供)
今年雙十節是故宮建院百年,兩岸故宮都有百年大展,而北京故宮其中1個展覽文物南遷展,與臺灣的沈春池基金會合辦,但臺北故宮強調這不是兩岸故宮合辦,對此,沈春池基金會解釋,曾多次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院進行交流,之後理解礙於兩岸故宮的「稱謂」問題、現今兩岸關係,該基金會決定接下此重任。
沈春池基金會發表新聞稿指出,2年前,北京故宮博物院邀請該基金會合作《故宮文物南遷紀念展》,基於慎重,基金會曾多次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院(全稱國立故宮博物院),與相關人員及長官進行交流,之後理解礙於兩岸故宮的「稱謂」問題,以及現今兩岸關係,沈春池文教基金會雖身爲民間團體、但長期從事兩岸文化工作,在洽詢過多位故宮相關專家學者後,決定接下此重任。畢竟,在故宮文物南遷歷程中,「遷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新聞稿稱,本次展覽,該基金會以其多年來對遷臺歷史的研究與紀錄,策劃「文物遷臺」展覽區塊。不僅訪問了親歷故宮文物遷臺的前輩,如當時押運文物來臺的索予明先生、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莊尚嚴之子莊嚴,也採訪多位故宮相關學者,如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等人;此外也收集當年參與押運國寶的莊尚嚴、那志良、索予明等3位先賢的生平與收藏,包含遷臺時的相關文件、書籍與個人物品,透過豐富的口述歷史影音、珍貴的典藏文物等多元形式,呈現當年故宮文物遷臺、以及遷臺後在霧峰北溝沉潛、於臺北外雙溪建制的過程。
沈春池基金會強調,抗日戰爭爆發後,爲避免紫禁城內的國寶受戰火波及,故宮博物院展開了長達20餘年的文物大遷徙:期間包括南運上海、籌設分院;西遷東歸,以至遷臺北返,過程中先人們以生命典守文物,在動盪年代裡守護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命脈。
公開資料顯示,「故宮文物南遷紀念展」正在北京故宮神武門展廳登場,共分爲「南遷北歸 國寶永存」、「古物重光 文脈賡續」、「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3個單元,包括西周追簋、漢代青玉谷紋璧、北宋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託、明宣德款青花纏枝蓮紋執壺、清乾隆銅鍍金象馱寶塔變花轉花鐘等,共展出銅器、玉器、瓷器、鐘錶、書畫等珍貴文物60餘件(套)、檔案文獻100餘件(套)。10月1日起對外開放後,將展至今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