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治療常見的10“坑”,看看你踩過幾個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這10個問題,一定要了解清楚!

撰文:藥聊齋

他汀類藥物是降脂治療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級和二級預防的核心藥物,但臨牀實踐中仍存在諸多不合理用藥現象。本文基於國內外指南、藥品說明書及臨牀研究證據,分析10種典型不合理處方案例,探討其潛在用藥風險並提供優化建議,以促進臨牀合理用藥。

1

未評估心血管風險而盲目使用高強度他汀

患者信息:患者男,60歲,無高血壓、糖尿病、吸菸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2mmol/L,無ASCVD病史。

處方:阿託伐他汀40mg qd。

用藥分析:根據《2023中國血脂管理指南》[1],該患者屬於中低危人羣(10年ASCVD風險<7.5%),無需高強度他汀治療。高強度他汀(如阿託伐他汀40-80mg)適用於確診ASCVD或極高危患者,而非低中危人羣的一級預防。

結論:本方屬他汀強度選擇不當(未基於風險評估分層用藥)。

解決方法:改用中等強度他汀(如阿託伐他汀10-20mg或瑞舒伐他汀5-10mg)。結合生活方式干預,定期監測LDL-C(目標值<3.4mmol/L)。

2

他汀與CYP3A4強抑制劑聯用未調整劑量

患者信息:患者女,65歲,冠心病,長期服用辛伐他汀40mg qd,因真菌感染加用伊曲康唑200mg bid。結果3天后出現肌痛,肌酸激酶(CK)升高至2000U/L。

用藥分析:辛伐他汀經CYP3A4代謝,而伊曲康唑是強CYP3A4抑制劑,聯用可使其血藥濃度升高10倍,增加橫紋肌溶解風險[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黑框警告]。辛伐他汀與CYP3A4抑制劑聯用時,劑量應≤20mg/d。

結論:本方屬藥物相互作用風險未規避(他汀與CYP3A4抑制劑聯用不良反應風險增加)。

解決方法:換用不經CYP3A4代謝的他汀(如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或匹伐他汀)。或暫停伊曲康唑,改用非唑類抗真菌藥(如特比萘芬)。

3

他汀用於活動性肝病患者

患者信息:患者男,50歲,活動性肝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150U/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180U/L],LDL-C 4.0mmol/L。

處方:阿託伐他汀20mg qd。

用藥分析:他汀禁用於活動性肝病(ALT/AST>3倍上限),因可能加重肝損傷。當轉氨酶升高超過3倍上限值時應暫停給藥,且需每週複查肝功能,直至恢復正常,必要時加用保肝藥物[2]。

結論:本方屬禁忌證忽視(活動性肝病使用他汀)。

解決方法:暫緩他汀治療,先控制肝病,戒酒、保肝。待ALT/AST<3倍上限後,可謹慎啓用低劑量他汀,如瑞舒伐他汀5mg。

4

他汀與吉非羅齊聯用

患者信息:患者男,55歲,患混合型高脂血症[甘油三酯(TG)5.6mmol/L,LDL-C 3.8mmol/L]。

處方:瑞舒伐他汀10mg qd+吉非羅齊600mg bid。

用藥分析:吉非羅齊通過抑制UGT1A1和OATP1B1轉運體,使他汀血藥濃度升高2-4倍,顯著增加肌病風險(FDA警告:辛伐他汀+吉非羅齊的肌病風險增加15倍)。

結論:本方屬高風險聯用方案。

解決方法:換用非諾貝特與他汀聯用更爲安全。或改用PCSK9抑制劑(如依洛尤單抗)聯合貝特類藥物。

5

高齡患者未調整他汀劑量

患者信息:患者女,80歲,高血壓合併ASCVD,體重45kg,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45mL/min/1.73m²。

處方:瑞舒伐他汀20mg qd。

用藥分析:瑞舒伐他汀主要經腎臟排泄,eGFR<30mL/min時劑量應≤5mg/d[1]。高齡、低體重患者肌病風險增加。

結論:本方屬特殊人羣劑量未調整(高齡、腎功能不全患者)。

解決方法:減量至瑞舒伐他汀5mg qd,或改用普伐他汀(腎排泄率低)。同時注意監測CK和腎功能。

6

他汀用於妊娠期婦女

患者信息:患者女,32歲,孕8周,孕前有高膽固醇血癥(LDL-C 4.5mmol/L),繼續服用阿託伐他汀20mg qd。結果妊娠12周超聲提示胎兒發育異常。

用藥分析:他汀類藥物(FDA妊娠分級X),所有他汀均禁用於妊娠期,因其可抑制膽固醇合成,干擾胎兒發育(如肢體畸形、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國內外指南和藥品說明書均規定妊娠期禁用他汀,服藥期間若意外妊娠應立即停藥。妊娠期降脂應依賴飲食控制,必要時使用膽汁酸螯合劑(如考來烯胺)。

結論:本方屬禁忌證忽視(妊娠期使用他汀)。解決方法:立即停用他汀,並加強妊娠期血脂監測。替代方案是嚴格低脂飲食,若LDL-C仍>5.0mmol/L,可短期使用考來烯胺(不吸收,安全性較高)。孕婦特別要注意孕前管理,計劃妊娠前3個月就要停用他汀。

7

未監測他汀相關糖尿病風險

患者信息:患者男,58歲,肥胖[體重指數(BMI)30kg/m²]、空腹血糖6.2mmol/L。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 qd 3年,未監測血糖。2年後確診2型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HbA1c)7.5%]。

用藥分析:研究表明普伐他汀的致糖尿病風險低,而辛伐他汀、阿託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具有較高致糖尿病性,並以劑量依賴的方式影響糖代謝[3]。瑞舒伐他汀比阿託伐他汀有着更高的致新發糖尿病(NODM)風險[4]。

匹伐他汀安全性更好,甚至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匹伐他汀相比阿託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有着較低的NODM風險[5]。我國臺灣一項真實世界數據分析同樣也證實了這一結論[6]。

結論:本例屬長期用藥監測不足(忽視他汀致糖尿病風險)。解決方法:篩查高危患者BMI>30kg/m²、空腹血糖>5.6mmol/L、代謝綜合徵者需謹慎。監測方案:基線檢測HbA1c,治療6個月後複查。若血糖升高,優先選擇匹伐他汀

8

他汀與非他汀降脂藥無指徵聯用

患者信息:患者女,65歲,ASCVD,LDL-C 1.4mmol/L(已達標)。仍聯合使用阿託伐他汀40mg+依折麥布10mg qd。

用藥分析:極高危患者降LDL-C目標<1.4mmol/L,本例已降至1.4mmol/L,屬基本達標。但醫生並沒有調整治療方案,仍維持原治療方案。而依折麥布聯合他汀僅對LDL-C>1.8mmol/L者能進一步降低風險事件。過度治療只能增加肝毒性、肌病風險,且無額外心血管獲益作用。

結論:本例屬過度治療(聯用降脂藥無明確指徵)。解決方法:(1)降階治療:停用依折麥布,單用阿託伐他汀20mg維持。(2)動態監測:每3-6個月檢測LDL-C,若仍<1.4mmol/L,可考慮減量至阿託伐他汀10mg。

9

他汀術前未停藥

患者信息:患者男,70歲,長期服用辛伐他汀40mg qd,擬行髖關節置換術,術前未停藥。結果術後CK升高至1500U/L,診斷爲橫紋肌溶解。

用藥分析:心臟手術前繼續他汀治療可能減少房顫,但非心臟手術可能增加肌病風險(尤其聯合麻醉藥、抗生素時)。辛伐他汀具有特殊性,經CYP3A4代謝,與圍術常用藥物(如氟康唑、大環內酯類)相互作用風險高。結論:本例屬圍術期用藥管理不當。解決方法:正確評估,心臟手術時可繼續他汀治療(減少炎症反應);非心臟手術,低風險患者可繼續他汀治療;高風險患者(eGFR<30mL/min、聯用CYP3A4抑制劑)時,術前3天停用他汀,術後48小時恢復用藥。替代方案:換用不經CYP3A4代謝的他汀如普伐他汀。

10

他汀用於低LDL-C患者

患者信息:患者男,50歲,無ASCVD,LDL-C 2.0mmol/L,因“預防心血管病”使用瑞舒伐他汀10mg qd。用藥分析:他汀適應證一級預防僅推薦用於LDL-C≥4.9mmol/L或10年ASCVD風險≥7.5%(2019 ACC/AHA指南)。低LDL-C人羣無證據顯示他汀可進一步降低事件風險且可引起藥物不良反應。結論:本例屬無適應證用藥(低LDL-C人羣的過度治療)。解決方法:停藥,LDL-C<3.0mmol/L且無高危因素者無需用他汀。替代策略:生活方式干預(地中海飲食、運動)。若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優先控制這些危險因素。

總結

他汀類藥物的不合理用藥涉及禁忌證、監測不足、過度聯用、圍術期管理及無指徵用藥等多方面。臨牀醫生應嚴格遵循指南,結合患者個體特徵優化治療方案,以確保療效最大化並減少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中國血脂管理指南修訂聯合專家委員會.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23,51(3):221-255.

[2] GILLETT RC J R,NORRELL A.Considerations for safe use[117of statins: liver enzyme abnormalities and muscle toxicity[J].Am Fam Physician,2011,83(6):711-716

[3] Laakso M,Kuusisto J. Diabetes Secondary to Treatment with Statins [J].Curr Diab Rep,2017,17(2):10.

[4] Lee YJ,Hong SJ,Kang WC,et al. Rosuvastatin versus atorvastatin treatment in adul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randomised LODESTAR trial[J].BMJ,2023,383:e075837.

[5] Seo WW,Seo SI,Kim Y,et al.Impact of pitavastatin on newonset diabetes mellitus compared to atorvastatin and rosuvastatin:a distributed network analysis of 10 real-world databases [J].Cardiovasc Diabetol,2022,21(1):82.

[6] Lin ZF,Wang CY,Shen LJ,et al. Statin Use and the Risk for Incident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aiwan[J].Canadian J Diabetes,2016,40(3):264-269.

醫學界心血管領域交流羣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責任編輯:銀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