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兒童青少年常見腫瘤中“最擅長僞裝的腫瘤”
“孩子確診爲淋巴瘤時,我們感覺天都要塌了!他一開始是關節痛,完全沒想到竟然是淋巴瘤。”陽陽(化名)媽媽回想起孩子的診斷過程仍心有餘悸。
4月15日至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記者從接診陽陽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獲悉,對於兒童及青少年來說,淋巴瘤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於白血病、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淋巴瘤是源於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由於人體淋巴組織遍佈,淋巴瘤的症狀也可以表現在各個器官。它是異質性極強的一種惡性腫瘤,被形象地稱爲“最擅長僞裝的腫瘤”,兒科醫生在日常診療中最需要警惕“萬病皆可淋巴瘤”。
關節反覆腫痛3個月,無奈千里進京求醫
陽陽今年6歲,已在北京兒童醫院腫瘤內科規範治療兩個多月。去年9月,陽陽在一次頭部外傷後,出現手部、腳部的小關節反覆腫脹、疼痛,當地醫院懷疑是風溼性關節炎,多次就診甚至住院。使用消炎藥等治療後,病情雖有好轉但仍反覆,始終未能痊癒。由於擔心是白血病,當時還做了骨穿,並未發現異常。
2024年12月30日,陽陽媽媽帶着他來到千里之外的北京兒童醫院,經風溼科、超聲科、泌尿外科、病理科、腫瘤內科等多學科團隊協同診斷,確診淋巴瘤。目前,陽陽已完成3次化療,關節疼痛症狀早已消失,預後向好。
陽陽到達北京兒童醫院的“第一站”是風溼科主任醫師鄧江紅的門診。在詳細問診、查閱以往病例後,考慮陽陽病史較長、腿部有腫脹,外院拍片顯示有骨髓水腫,不排除關節炎。但鄧江紅認爲,風溼疾病並不能解釋孩子的所有症狀,便給他開了進一步檢查。“孩子媽媽當時無意中說起,陽陽陰莖上有個小包塊,我就建議去泌尿外科就診,並給他開了一個泌尿系統B超,心想萬一跟關節疼痛有關呢。”鄧江紅說。
正是陽陽媽媽不經意間的一句話,爲陽陽的確診提供了關鍵助力。超聲科王佳超醫生在做超聲時,發現陽陽陰莖的包塊大小爲1.5×0.8×0.6釐米,該腫物回聲低,血流信號豐富,看着不像良性的,於是立即找超聲科主任王曉曼會診。王曉曼會診後與王佳超診斷一致,考慮很可能是惡性腫瘤,當即便與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宋宏程電話溝通。
接到電話時,宋宏程正在門診出診,給陽陽加了號。他詳細問診後認爲,這個富含血供的實性佔位,腫瘤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目前診斷無法解釋孩子的所有症狀,建議手術切除,通過病理檢查明確診斷。隨後,宋宏程及時爲陽陽協調安排手術。
多學科高效聯動,15天確診淋巴瘤
今年1月7日,宋宏程和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劉沛主刀,爲陽陽進行了腫物切除。術中發現腫物主要在布氏筋膜層面生長,而這裡遍佈供應陰莖頭血運的血管和神經,如果對相關解剖技術不熟練,不僅可能無法完整切除腫物,還存在導致陰莖頭壞死的風險。宋宏程團隊憑藉嫺熟的尿道下裂解剖技術,最終爲陽陽順利完成了手術,並避免了對孩子陰莖的傷害。
此時,“接力棒”傳到了病理科副主任張楠手上。“我們結合病理、病史、發病部位及形態、患兒年齡等發現,竟然是淋巴造血腫瘤。”張楠表示,淋巴瘤是一種相對常見的腫瘤,但陽陽這個病變首發在陰莖上,十分少見。考慮到病理的特殊性和借鑑意義,病理科還組織了包括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病理科醫生在內的大討論。
“我本以爲,孩子包塊切了就沒事了,沒想到再接到醫院電話,竟然是淋巴瘤,真的是晴天霹靂。”陽陽媽媽說。孩子確診後就想着趕緊給孩子最好的治療,很快她便帶着陽陽再次進京,在北京兒童醫院腫瘤內科接受規範化診治。
事實上,和陽陽媽媽一樣,專家們也都感到十分吃驚。像陽陽這種以關節疼痛爲主要症狀、以陰莖佔位爲主要表現的淋巴瘤患兒,在臨牀中很少見。宋宏程說:“得知病理結果時,我們都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孩子的症狀就都能解釋得通了。我們也很高興,孩子及時得到診治,沒有耽誤。”
1月21日,農曆小年的前一天,陽陽來到腫瘤內科副主任段彥龍門診,被收入北京兒童醫院順義院區進行評估和規範化療,春節期間化療也如期完成。
淋巴瘤最擅長“僞裝”,這些信號要警惕
“陽陽屬於比較幸運的,當時還沒有發生骨髓浸潤,屬於中早期。治療不到1個月,關節腫脹、疼痛的症狀便消失了,後續只要堅持規範治療,治癒率很高。”段彥龍表示,腫瘤不等人,一定要早診早治。
北京兒童醫院組建了包括超聲科、病理科、外科等在內的多學科兒童淋巴瘤早診團隊,幫助患者在最短時間內明確診斷,不走冤枉路。
段彥龍表示,如果發現孩子出現淋巴結腫大,包括頭皮、顏面、軀幹等在內的身體部位發現異常包塊,要高度警惕,同時可伴或不伴有發熱、盜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狀。
他特別提醒,淋巴瘤十分“狡猾”,臨牀表現各種各樣,有的表現爲突眼、鼻部腫物,而且生長速度極快,十幾天時間就可能長到直徑10釐米;有的表現爲關節腫痛,這是因爲淋巴瘤侵犯關節組織;還有的表現爲皮膚瘙癢、反覆潰瘍等皮膚症狀,或食慾減退、腹痛、腸套疊等胃腸道症狀……建議出現以上不明原因的症狀時,家長要高度警惕,及時帶孩子就醫。
“兒童淋巴瘤的治療以化療爲主,治癒率遠高於成人,綜合起來可達80%以上,但早期發現、規範治療最關鍵。治療的目的除了傳統意義上的‘保命’,還必須考慮孩子的生長髮育和遠期生活質量。”段彥龍表示,兒童罹患了淋巴瘤並不可怕,早發現、早規範治療可以改善預後。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