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思 驅動AI大腦的光速引擎
光通訊具高速、低損耗、高保密等特性,是AI資料中心的基礎建設,光模組則扮演重要關鍵角色。索爾思光電(Source Photonics,SP)居全球前十大光模組廠中,且是唯一的臺灣在地廠家,並計劃持續加碼擴廠,光模組在AI資料中心的高度需求下,臺灣成爲全球光通訊產業鏈中驅動AI大腦的光速引擎。
索爾思集團臺灣區董事長黃加升博士(右)、臺灣區總經理簡子勝。吳青常/攝影
索爾思集團臺灣區總經理簡子勝指出,SP臺灣廠生產400G/800G高速射頻數位傳輸模組,主要應用於數據中心及AI伺服器相關領域,全部供應北美市場多家客戶,佔集團營業額約七成。隨AI和大數據的崛起,點燃市場對光通訊的強勁需求,對於400G/800G甚至1.6T的高速率傳輸模組,對應資料及高速運算。SP在全球光通訊產業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是少數同時具備晶片自產、全方位設計、生產與封測的光模組全製程廠之一。
簡子勝表示,光通訊爲驅動AI、5G、大數據的重要技術,Microsoft、Meta、Google等北美雲端服務客戶深怕落後,均加速AI資料中心建置,SP集團全球戰略清楚,將最重要的chip和模塊調測製程均在臺灣生產。集團自2023年起擴大臺灣投資,推升2023年營收達1.83億美元,2024年營收再翻倍達4.09億美元,2025年預估營收可達7億美元,由目前在手訂單持續爆量,2026年前將再砸1.5億美元擴產,若擴廠計劃順利,法人預估,每月產能將可突破400萬顆chip晶片、營收上看15億美元,可望再超越多家國際大廠。
SP臺灣區董事長黃加升博士在2015年被網羅到公司,爲臺灣晶片chip製造廠的負責人,整合chip生產、光模組設計、製造與封測能力等全製程,讓SP在2023年回升到全球第九,2024年營收超過4億美元,居世界排名第四、臺灣第一,他更預估,「今年應該會更好。」面對全球強敵環伺競爭,成功爲臺灣守住這塊戰地。
從嘉信光電到索爾思集團,均秉持深耕臺灣、投資臺灣的理念,黃加升說,SP臺灣廠均是由臺灣人在管理,和臺積電、臺達電等公司一樣,是標準道地的臺灣AI國家隊一員。SP臺灣廠位置優越,加上竹科人才聚落,適合具備發展生產晶片chip製造,擁有晶片chip、光模組等一條龍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全製程;而美國SP則扮演對接溝通,正是北美用戶想要的。
雲端資料中心、光網路、無線通訊系統和光纖到戶都日益要求更高的頻寬,這帶來了對更高效和更高輸送量的光學雷射器和相關收發器的需求。光連接產品也需要從單通道發展到多通道以克服實體障礙,黃加升預期,磷化銦 (InP)雷射器需求量,在未來幾年將迅速增長。臺灣索爾思是臺灣第一家,可規模量產EML (電吸收調製雷射)給北美客戶(Microsoft、Meta等)應用在AI datacenter數據中心廠。
值得一提,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攜手輝達、微軟、OpenAI等科技大咖訪問英國,要比照美國AI大基建「星際之門」計劃,打造「英國版星際之門(Stargate U.K.)」,在英國啓動多座「AI工廠」,支援包括OpenAI在內的前沿模型運行,帶動主權AI、創新與就業,引爆AI伺服器、圖形處理晶片、光雷射晶片/模組AI資料中心三大核心強大需求,臺灣AI國家隊就是扮演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