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運營不是“算力倒賣”,是什麼?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2024年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數超900萬架,7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近23.35%,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從規模來看,我們不缺算力;截至2025年一季度,我國“東數西算”八大樞紐節點算力規模佔全國總算力規模的比重達到70%以上,智能算力達174.11EFLOPS(FP32),佔比達80.8%,就國家樞紐節點算力佔比來看,我們尚待優化的是把算力用對地方。

一邊是算力資源的閒置,一邊是企業的“算力饑荒”,問題的根源就藏在“算力運營”裡。

算力運營到底是什麼?

在大多數人眼裡,算力運營無非就是租服務器、賣算力,但在大模型訓練推理需求爆發的當下,算力運營早已超越“機器出租”的原始形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算力中心服務商分析報告(2025年)》顯示,2024年算力中心行業在政策驅動、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爆發的多重作用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已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算力佈局呈現立體化協同特徵,算力服務商全面邁入重經營模式。

由此看來,算力運營的內涵與外延伴隨着算力需求正在不斷拓展。

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車凱認爲,算力運營從整體上看是包括從算力規劃設計、建設、經營到算力退網的全生命週期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不僅要提供設備,還要幫用戶算得快、算得省、算得對,做好全流程管控。

具體來看,一個完整的算力運營流程至少包含三個環節。一是需求診斷,不是用戶要什麼直接給什麼,而是先問清楚具體工作需求,比如數據量有多少、是否需要兼顧推理等,全面客觀地分析潛在需求。二是資源調度,企業瞭解需求以後,整合技術優勢,通過算力池化等技術,把分散的GPU、存儲、網絡整合成“虛擬算力池”,進行資源匹配與調度。三是持續優化,不是用戶租完、調用完就結束運營,而是考慮算力利用率、算力優化等持續性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市場上常見的“算力租賃”和“算力倒賣”,其實都算不上完整的算力運營。車凱介紹,算力租賃的重點是直接出租,與出租雲計算資源類似,以標準化或定製化形式出租算力資源。算力倒賣則可以簡單理解爲中介行爲,通過算力差價轉售算力獲利。

“其實,算力倒賣和房產中介一樣,只要供需雙方不能完全直接對接,就會出現倒賣的情況,有公司或者羣體從中間掙差價。”車凱分析道,倒賣模式長期存在,恰恰說明算力還處於發展階段,被市場看好。

具體到算力租賃與算力倒賣如何實現,記者通過採訪《通信世界》特約撰稿人云晴了解到,目前來看,算力租賃主要是服務於一些初創公司,沒太多錢投資大規模算力集羣,但是又需要算力設備進行模型訓練和推理。算力倒賣則主要是一些投資方將昂貴的算力設備從海外渠道獲取,通過搭建算力節點,提供算力租賃服務,賺取長期穩定的服務費和政府的產業補貼。

競爭格局下的運營能力比拼

當算力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算力運營市場上也不再是一家獨大,逐漸形成多極化競爭。結合當前算力運營模式主要是租賃裸算力、購買算力雲服務或者購買AI應用服務這三種,當前算力運營廠商也呈現明顯分層。

雲廠商、AI創業企業、運營商這三類主體基於資源稟賦和能力差異,形成了不同的發展優勢。

車凱認爲,傳統雲計算廠商優勢在全棧能力、框架適配強,AI創業企業一般在某一垂直領域能夠實現極致優化,運營商的優勢還是算網融合、自主可控和安全合規等方面。

結合相關專家觀點以及網絡公開資料,記者從核心優勢、主要短板和未來機會三個方面梳理了當下雲廠商、AI創業企業以及運營商的各自特點。

結合《算力中心服務商分析報告(2025年)》來看,算力中心服務商廣義包含基礎電信運營商、雲計算服務商、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務商。具體到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務商,基於建設佈局廣度、技術創新高度、市場經營能力的三維評價模型,其已形成清晰的梯隊格局。

領航者梯隊以技術引領與全球化佈局爲核心優勢,在引領行業戰略決策方向上貢獻突出。企業排序爲萬國數據、潤澤科技、世紀互聯、中金數據、普洛斯。

拓局者梯隊的企業以產業鏈能力整合與規模化運營爲先發優勢,或深耕垂直領域並塑造差異化技術壁壘強化核心競爭力,企業排序爲數據港、中聯數據、有孚、浩雲長盛、博浩數據。

穩進者梯隊的企業則以創新服務模式與技術融合爲突破口。企業排序爲合盈數據、光環新網、奧飛數據、博大數據、尚航科技。

“倒算力”到“管算力”纔是真運營

儘管算力市場火熱,但算力運營也因需求增長面臨“成長的煩惱”。這些難題不僅是某家企業的問題,也是整個行業面臨的考驗。

對此,車凱認爲,算力運營最大的難點在於現階段客戶需求存在分散化、碎片化和個性化的情況,如何在滿足不同時間、不同客戶需求的前提下,通過運營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綜合來看,算力運營在技術、需求與人才上缺一不可。在技術層面上,硬件適配難題與分佈式訓練挑戰亟待攻克;在用戶需求層面,上文提到的需求診斷十分必要,保證高性能可靠算力的同時還要考慮成本控制;就人才培養角度來看,因爲算力運營貫穿算力服務的全生命週期,雲晴認爲,算力運營領域需要更多細分領域的專業人才,包括算力網絡組網人才、雲底座運維運營人才、安全產品人才等。

面對這些難題,行業已經在探索行動。圍繞“效率、協同、綠色”三大核心,算力運營商正在探索從“資源提供者”向“生態主導者”轉型,不斷滿足用戶的多樣化增值需求。

面向未來產業發展,有五大趨勢熱點值得關注。

算電雙向協同成爲破局能源約束的關鍵

當前能源供給與算力需求的動態博弈加劇,成爲制約算力發展的關鍵因素,算力增長需要大量電力能源支持,能源電力系統轉型也需要算力提升對新能源消納的能力和比例,算電協同創新技術的突破成爲算力與電力的一致需求。

智算池化破解資源效率瓶頸

AI技術迭代面臨傳統智算中心資源效率瓶頸,智算中心算力池化成爲優化資源管理策略,全方位提升彈性切分、資源可控及投入產出比的關鍵發展方向。

軟硬件協同加速一體化服務落地

由於當前國產高性能芯片受限、異構資源效率損失、智能算力建設及使用門檻高、智算中心上架率不及預期等原因,算力產業需建立從底層硬件適配到上層任務調度的貫通能力,一體化也成爲AI算力集羣的主流服務模式。

高速互聯支撐萬卡集羣構建

隨着大模型參數規模向萬億級演進,萬卡集羣訓練系統承載的計算能力決定大模型訓練性能上限,在此背景下,通過無損高速互聯(DCI)構建“全域虛擬智算池”,成爲突破算力資源物理限制、釋放分佈式協同潛力的途徑。

算力調度平臺打破資源孤島

2025年工信部“聯算成網”規劃明確提出需以調度平臺爲核心抓手,推動算力資源跨域整合。當前中國算力平臺正按照“國家-省級-城市節點”模式進行推廣,山西、河南、山東、新疆等地分平臺已啓動建設和試運營。

記在最後

算力大熱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看到算力運營中既有倒賣商的短期套利,也有開拓者的長期耕耘。隨着算力運營向“體系化、融合化、生態化”逐漸深化,未來幾年,那些能把技術做深、把服務做細、把生態搭好的玩家,有望在這場算力革命中笑到最後。畢竟,算力的價值從來不在設備本身,而在讓設備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