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ne 2訓練是什麼?好處、運動類型、心率算法一次瞭解

Zone 2訓練是一種低至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方式,主要目的是提升耐力、促進脂肪燃燒,並增進整體心血管健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Zone 2訓練是一種低至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方式,主要目的是提升耐力、促進脂肪燃燒,並增進整體心血管健康。關於Zone 2訓練的定義、心率計算方式、具體好處、運動項目,以及常見問題,一次完整解答。

Zone 2概念源自於運動生理學的研究,其將心肺訓練時的心率範圍,劃分爲Zone1(最低強度)~Zone5(最高強度)。其中Zone2是指心率區間(每分鐘心跳次數)處於最大心率(心跳跳最快的狀況)60~70%之間的運動強度。在此強度範圍內,應該可以進行對話,但呼吸聲較爲大聲、一點點喘。

方法一:最大心率法

使用公式:220-年齡=最大心率(Max Heart Rate,MHR)

再乘以60~70%,即可得出Zone 2的心率範圍。

舉例:40歲青壯年

最大心率:220-40=180 bpm

Zone 2心率區間:180 × 60%=108 bpm~180 × 70%=126 bpm

方法二:儲備心率法(可得到更精確的心率區間)

使用公式:最大心率-靜止心率=儲備心率。靜止心率可藉由穿戴式心率監測器、運動手環,以及手指按住手腕的脈搏來得知,通常大多數人每分鐘心跳介於60~100次之間。

接着將儲備心率先乘以60~70%,再加上靜止心率,即可得出Zone 2的心率範圍。

舉例:40歲青壯年,最大心率爲180、靜止心率爲70

儲備心率:180-70=110 bpm

Zone 2心率區間:(110 × 60%)+70=136 bpm~(110 × 70%)+70=147 bpm

1、打造有氧基礎:Zone 2是建立有氧基礎的基石,在這些較低強度的訓練中,身體會逐漸適應並更有效率地使用氧氣,這對於需要耐力的運動來說非常重要,比如長跑、騎自行車或游泳。

2、降低受傷風險:Zone 2訓練能有效降低過度使用造成的傷害風險。過多的高強度訓練可能導致過度勞累,引起拉傷和其它傷害,而Zone 2訓練對關節和肌肉的刺激較小。

3、提升運動表現:專注於Zone 2訓練,身體會更有效地利用氧氣,並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燃料來源轉化爲能量。透過強大的有氧基礎,將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和耐力。

4、更快恢復:比起高強度訓練,Zone 2訓練的恢復期更短,這有助於保持訓練持續,而無需在高強度訓練後進行較長時間的休息。另外,更快的恢復也意味着慢性疲勞的風險降低。

5、心臟更健康:Zone 2訓練有助於增強心肌功能,提升心臟將血液輸送至全身的能力。這可以降低慢性疾病風險,還可改善身體調節血糖、膽固醇水平的能力,令整體代謝更健康。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常見的Zone 2運動像是快走、慢跑、自行車、游泳等,另外近年來很紅的超慢跑也屬於zone2運動的範圍。

延伸閱讀:超慢跑好處、技巧、適合族羣 最完整攻略一次看!

但要注意的是,關鍵在於維持穩定的低至中等強度,並確保心率保持在目標範圍內。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成人身體活動指南》,若以減脂爲目標,就是Zone 2心率區間的運動,每週最好至少進行150分鐘。此外,建議搭配不同類型的運動,不僅能避免運動倦怠,還能使用到不同的肌肉羣,提升整體運動效益。

依北秀健康管理診所建議,可以按照以下一週計劃來安排:

星期一:公園快走40分鐘,維持穩定步伐。

星期二:踩腳踏車30分鐘,中等速度騎行,維持有節奏的呼吸。

星期三:休息。

星期四:超慢跑30分鐘,不須刻意加速或延遲呼吸節奏。

星期五:橢圓機訓練40分鐘,過程保持穩定,注意姿勢正確。

星期六:休息。

星期日:游泳1小時,各種泳姿都可以,不須刻意追求速度。

1、爲何Zone 2訓練能提高燃脂效率?

北秀健康管理診所說明,低強度運動時,身體有充足的氧氣供應,脂肪可以在有氧環境下被高效利用;且相對於肌糖原(碳水化合物儲存形式)和血糖,體內的脂肪儲備量更大,足以支持長時間低強度的運動。另外,在低強度運動中,身體傾向於保存肌糖原和血糖,以備高強度運動或緊急情況時使用。

2、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在Zone 2的強度範圍內?

除了使用心率監測器外,在訓練過程中,應能閉着嘴巴用鼻子呼吸,吸氣和吐氣的時間幾乎是1比1,則可能處於Zone 2的強度範圍內。假如發現吐氣時間比吸氣時間還要短,或是感覺很費力才能保持閉着嘴巴,通常運動強度已進入Zone 3。

3、Zone 2訓練有何缺點?

Zone 2無法直接改變高強度運動的能力,例如生活中突然需要加速跑或上坡時,可能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此外,若運動的目標是減重,在進行這樣中低強度的運動時,消耗的熱量並不多,除非要拉長運動時間,否則效果不會太好。

資料來源:北秀健康管理診所、李思賢醫師、北木健身治療師 Kopi、Mayo Clinic、RunToTheFinish、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