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股》AI救不了關稅壓力!法人調降南亞評等至「中立」

南亞第二季受到匯兌損失擴大及轉投資虧損拖累,單季由盈轉虧,稅後虧損41.16億元,每股虧損0.52元,使上半年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轉爲-0.46元。公司表示,電子材料受惠於AI伺服器需求,中高階材料訂單穩定,但消費性電子提前備料後,下游庫存尚未去化,下單趨於保守。化工產品方面,德州乙二醇廠8月因異常停車影響生產,9月恢復正常後營收回升;臺灣丙二酚廠則受客戶定檢影響,銷售受限。聚酯產品在傳統旺季帶動下,訂單略增。

展望第三季,南亞指出,中高階電子材料需求仍強,但消費性電子需求有限;化工產品因行情偏弱與美國EG產線停車影響,交運量減少;聚酯產品則因低價競爭,營收預估略減。法人分析,雖庫存跌價與匯損壓力緩解,第三季稅後獲利仍僅估計28.5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約0.36元。

第四季部分,南亞看好中高階材料需求續暢旺,但上游缺料與年底盤點壓力使消費性電子下單更趨保守。丙二酚寧波廠計劃停車定檢,乙二醇維持穩定產銷並增加副產品收入,化工營收可望小幅增加;聚酯產品則受美國聖誕假期影響,交運量減少,整體營收預計與第三季持平或小幅成長。

展望2026年,法人看好隨AI伺服器市場持續擴大,南亞電子材料營收將成長並推升整體營益率,高階材料驗證持續推進,獲利可望優於2025年。然而,考量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美國EG1產線異常及聚酯交運受限等因素,法人已將投資評等調降至「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