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公安:“創楓”澆灌 綻放“平安之花”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年來,安徽省宿松縣公安局洲頭派出所全力投身楓橋式派出所創建工作,深度踐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新時代“楓橋經驗”,成績卓著,“創楓”工作如同春風化雨,催開了絢麗的“平安之花”。

自2021年2月被安徽省公安廳命名爲全省 “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後,洲頭派出所碩果累累。連續三年,轄區內重大刑事案件、民轉刑案件以及溺水亡人事故實現“零發生”,矛盾糾紛化解率高達99%。尤爲突出的是,轄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連續四年保持案件、事故、矛盾糾紛“零記錄”,成爲當地平安建設的標杆。

黨建領航,爲產業發展撐起“平安傘”

隨着盛夏的腳步臨近,洲頭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4000畝大棚葡萄迎來豐收在望的時節。自6月底起,洲頭派出所開啓“黨建 +”護航採摘模式,由支部黨員、江淮義警等組成宣防隊伍,每日穿梭於葡萄園間。他們悉心指導果農做好採摘、運輸、銷售等前期準備工作,全方位爲產業發展築牢平安防線。

老黨員葉長虹,有着20年黨齡,在派出所工作超30年,每年都積極投身護航工作。在忙碌的葡萄園裡,總能看到他的身影。憑藉豐富的經驗和耐心地講解,葉長虹贏得了果農們的信賴與敬重。他感慨地說:“我們守護的不僅是葡萄園的安全,更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希望。看到果農豐收的笑容,一切付出都值了。”

“黨建 +”模式並非侷限於農業產業護航,而是全面融入疫情防控、抗洪搶險、護學、禁毒、社區警務、優化營商環境等公安各項工作中。在此模式推動下,派出所涌現出“全國優秀社區民警”“全省優秀基層民警”等衆多先進典型,充分彰顯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力量。

多元協同,巧解基層矛盾“千千結”

洲頭派出所秉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工作理念,依託屬地黨委、政府組建的綜治網格員隊伍,結合派出所社區警務與“六尺巷”調解工作室,通過“網格 + 警格”融合的方式,充分匯聚羣衆力量與智慧。創新推出“一聽二借三勸四讓”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法,以“和爲貴”理念化解矛盾。“一聽”,即耐心傾聽當事人訴求與意見,讓其傾訴委屈與不滿;“二借”,藉助當事人親戚、朋友、鄰居等社會關係,共同參與調解;“三勸”,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勸雙方相互理解、包容;“四讓”,引導當事人適當讓步,達成和解協議。

爲推動“網格+警格”深度融合,在鄉政府支持下,該所利用專項資金,對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網格員、人民調解員實施獎補機制。這一舉措吸引了更多人蔘與治安巡邏、護學崗、法治宣傳等工作,進一步織密羣防羣治工作體系,實現了社會治理從公安“單打獨鬥”到全民“共治共享”的轉變。

“創楓”賦能,繪就地方發展“新畫卷”

良好的治安與營商環境,吸引了25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30家工業企業落戶洲頭鄉。這不僅帶動農民增收、改善農村生態,還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洲頭鄉連續三年獲評全國文明村鎮,這是對全鄉發展成果的高度認可。

洲頭鄉黨委書記汪勇表示,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洲頭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不懈努力,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公安爲人民”的宗旨。

洲頭派出所所長桂光昭介紹,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旨在築牢社會穩定根基、密切警民關係、創新基層治理模式。作爲“公安一級派出所”,該所榮獲“全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全省優秀執法單位”等32項榮譽,其“創楓”經驗爲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可借鑑範例,有力推動了地方平安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展望未來,洲頭派出所將持續深化“創楓”工作,不斷探索創新,爲洲頭鄉的發展描繪更爲壯美的畫卷。(孫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