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血管彈性高4倍!醫: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吃素有助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死亡發生率。(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飲食和健康息息相關!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同時也是心臟內科醫師林俊龍指出,研究發現,素食者的血管彈性比葷食者高4倍,吃素越久,血管舒張、內皮細胞功能越好,素食本身對血管內皮和平滑肌功能有直接益處,有助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發生率。

林俊龍說明,近年從臨牀病例發現,血管阻塞造成硬化是腦中風與心肌梗塞元兇,現代人瞭解健康風險因素中的年齡、性別、家族史無法改變,但是高血壓、糖尿病、抽菸、高膽固醇、肥胖等風險可以提前改變。

他進一步提到,研究發現素食者的血管彈性比葷食者高4倍,素食組的血管擴張反應明顯更好,而吃素越久血管舒張越好,總結是素食者內皮細胞功能較葷食者好,且吃素越久內皮細胞功能越好,而與葷食者相比,臺灣素食者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C)和發炎指數(hs-CRP)的水平較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較高,也就是臺灣素食者的心血管風險狀況優於葷食者。

在其他疾病的研究中,由葷轉素的受試者在遠離糖尿病的表現最好,素食者比葷食者對胰島素更敏感,胰島素敏感性程度與茹素年數有關。林俊龍表示,對於臺灣人持續素食及由葷轉素食,都可以有效預防(非因BMI過高、肥胖導致的)糖尿病。

另外,慈濟健康世代研究資料庫數據也指出,臺灣的素食飲食與痛風風險降低有關,奶蛋素食者的尿酸濃度最低,其次是純素食者,然後是非素食者。林俊龍強調,高齡者要健康老化,從飲食開始改變最快,逐步增加蔬食,或者奶蛋素都有正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