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解歷史共業 別成打擊政敵工具

全國正副議長聯誼會3月間曾拜會立法院長韓國瑜,討論助理費用等相關法制問題。圖爲韓國瑜9月30日主持院會。(姚志平攝)

多個縣市正副議長昨拜會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盼推動助理費修法,避免民代使用助理費常常踩到《貪污治罪條例》紅線。回顧以往,無論哪個政黨,都曾有民代因爲助理費案遭判刑,顯見法規確實有檢討必要,然而,如此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修法,歷史共業理應由朝野共同迅速解決,避免偵辦助理費案,成爲執政者打擊政敵和異己的政治工具。

民意代表若「侵吞」助理費,是百姓絕不容許的貪污行爲,因此纔有相關的規範,找人頭惡意侵吞助理費遭判刑是自作自受;然而,近幾年來因爲助理費遭判刑的民代人數大增,究竟是民代愈來愈敢貪?還是法律設計出問題,讓民代動輒得咎、誤觸紅線?值得各界仔細思考。

早期民代都有業外工作,有些人本業就比議員收入高很多,但隨着時代變化,議員專職化,不少具備政治熱忱卻缺乏資源的年輕民代投入政壇,卻得面對鉅額的選民服務開銷,包括服務處租金、水電,以及紅白帖等,光靠公費補助根本入不敷出,有人支撐不住,只好把腦筋動在助理費上,找親友當人頭,遊走在法律邊緣。

當社會對民代有更高期待時,確實也應該提供相應經費支援,畢竟民代已非傳統公僕特性,尤其直轄市房價攀升,都會區與偏鄉的服務成本差距大,議會所提供的事務費該如何分配也該檢討;助理費部分該如何處理,也應仔細思考。

更何況,檢視這些遭查辦的民代案件,更可以發現連任愈多屆愈容易觸法,檢調翻舊帳的時機點和作法,難免被質疑是政治操作。

民代助理費修法,讓朝野難得都在同一條船,如何在提升民代服務品質與杜絕惡質民代貪污之間取得平衡,需要朝野集思廣益,既要興利也要防弊,別再淪爲無謂的政治口水,才能健全民主政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