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大批量釋放情緒價值,讓更多青少年喜歡上足球

上週末因高考暫停的“蘇超”,本週末將開始新一輪賽事。

近期,無錫隊、南京隊等都提高了訓練頻率,徐州隊更是開赴山東魯能基地封閉集訓備戰“蘇超”。

蘇超何以爆紅?解讀很多。其中,“十三太保”“散裝江蘇”“楚漢爭霸”等各種造梗加上城市榮譽的推動是一大原因,梗文化+城市榮譽推動“蘇超”熱度不斷上升。

近日,各隊之間開始對歌,用改編歌曲的創意互動,讓本輪較量熱度再次爆表。比如,“蘇州發佈”發佈視頻,用歌手戴軍的歌曲《阿蓮》作爲背景音樂“深情”呼喚連雲港隊,而連雲港發佈連夜迴應“阿蘇~”。隔空對歌的創意視頻吸引了歌曲原唱在評論區現身。

揚州隊本輪迎來泰州隊。“揚泰兩地,情緣非同一般。”揚州發佈”6月9日的一篇《致泰州》的“家書”——“阿泰:雨後初晴,五亭橋頭的風是涼爽的,我倚着雕花石欄,望着瘦西湖的水光,心裡頭突然就念起了你。這湖水一漾一漾,像極了從前我們一道在古運河裡搖櫓的時光。”“阿泰,常回來坐坐!咱們一道去茶館喝杯魁龍珠,聽聽老書場裡的絃索叮咚,讓那滾燙的茶湯和熟悉的鄉音,把心裡頭這點念想煨得暖暖和和、服服帖帖。”

無論是“梗文化”還是“對歌熱”、寄“家書”的背後,正是“蘇超”獨特文化魅力的不斷顯現。賽事不僅成爲展現各個城市的平臺,而且大批量創造情緒價值,進而延長相應的文旅消費鏈,進一步提升足球的普及率。

包括很多年輕人看重的悅己消費在內,情緒價值消費不斷崛起。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隨着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在基本的吃飽穿暖之外,有更多其他層面的消費需求,例如文體娛樂。情緒方面的消費需求不斷釋放。不同年齡層次,有着不同情緒價值的消費模式,是一個普遍的需求。

彭澎分析,“蘇超”以體育爲主導,但衍生了很多情緒價值。

根據媒體報道,華南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會展經濟與管理系主任、教授李軍認爲,“蘇超”成功的關鍵在於,以“情緒鏈接”強化在地文化獨特性;以“全民參與”構建傳播生態;以“熱點+”延長消費鏈條。

這種跟城市文化的情緒聯結,在創造有廣泛情感共鳴的新場景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足球賽事和大衆之間的距離,讓足球這項世界第一大運動成爲更多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當更多居民爲當地球隊吶喊助威的時候,足球的社區化、與球迷的情感連接持續深化,進而有助於足球文化和土壤的培育。

在一些足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很多低級別賽事球隊,哪怕從來沒有拿過冠軍,但主場比賽也有大量的球迷到現場觀戰。這背後正是球迷羣體高度的社區化、本地化。

不可否認的是,在觀看“蘇超”的人羣當中,有部分人只是出於“熱鬧”“好玩”,並不愛看足球。不過,在足球賽事連接更多普通人的同時,“蘇超”的爆紅有利於促進足球普及率的提升,帶動更多青少年熱愛足球。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足球長期以來的一大問題就是普及率不高,踢足球的人太少,甚至看足球比賽的羣體比例也不夠高。

足球專家、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員金汕對第一財經分析, “蘇超”的爆紅可以提高足球的普及率和賽事在羣衆中的普及度。

徐州市足協主席、徐州隊領隊李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我們現場的觀衆有兩萬多人,很多家長都是帶着孩子去的。我能感受到,這些家長、孩子,會通過比賽愛上足球,甚至以後會從事足球這個行業。我覺得這就是‘蘇超’對中國足球的一個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