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並不是“拍扁的蘇27”!它的設計水平,真的超越了蘇聯

上一期節目,咱們盤點了龐大的蘇-27家族成員,那麼這一期咱們就講一講這款飛機的氣動設計原理。一提起蘇-27,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它漂亮的外形、巨大的內油航程和優秀的機動。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蘇-27爲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蘇-27是所有三代機裡面體型最大的,這是因爲它承擔着保衛世界第一領土大國的使命,航程是硬性指標,所以內油量非常大,超過了9噸,飛機尺寸也水漲船高。但是飛機尺寸大,是會影響機動性的,所以美國人的選擇是把飛機做得小一點,然後外掛副油箱彌補,同樣是重型戰鬥機的F-15,內油就只有6噸。

什麼是中央升力體佈局?仔細看蘇-27,彷彿沒有機身,整個飛機就是一個巨大的機翼,然後在機翼上插上了機頭和兩個發動機以及尾翼。由於兩個發動機像巨大的翼刀一樣牢牢兜住了氣流,所以蘇-27的中央機身可以產生巨大的升力,再配合邊條產生的渦流,整個飛機的實際翼載荷特別低,升力係數特別高,航程也大大增加。

第三個缺點大迎角飛行容易失控。中央升力體佈局+邊條翼這種氣動組合,不僅升力係數高,而且隨着迎角增大,升力係數還會急劇上升,這導致飛機的擡頭力矩猛然增大,大到尾翼都壓不住。而蘇-27的機翼是後掠翼,大迎角狀態下翼尖先失速,這會產生一個更大的擡頭力矩。兩個擡頭力矩相疊加,導致飛機仰角甚至能超過90度,著名的“眼鏡蛇機動”就是這麼來的。

有人說這是好事啊,說明蘇-27的機動優秀啊,我方急劇減速,敵機一下子衝到前面了,正好擊落它。但蘇聯人不這麼認爲,因爲這招只適合一對一的單挑,兩大軍事集團的空戰,起碼是幾百架飛機的大混戰,你這樣主動減速,在其它敵機面前就是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