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島之戰:中蘇蜜月期的破裂,沒有它,蘇聯更會得寸進尺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誰會想到,曾經的老大哥蘇聯,會和我們在珍寶島幹一仗呢?

雖然是老大哥來挑釁,但是,在前線指揮的肖全夫將軍不辱使命,堅決還以顏色。

那麼,珍寶島之戰到底怎麼回事?

五十年代末,中國和蘇聯這對曾經的好兄弟,關係開始變惡。大哥認爲弟弟不聽話,弟弟認爲哥哥太霸道。

老大哥希望中國能以他們馬首是瞻,能同意部署長波電臺,主要控制他們來;老大哥希望我們能同意組建聯合艦隊,艦隊主要控制權,他們說了算;老大哥希望我們停止原子彈的研發,他們可以保護我們。

這些影響長期主權的行爲,被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嚴重拒絕。從此之後,大哥不再是大哥。

他們撤走了支持我們建設的大批專家和學者,他們在面對“中印摩擦”時支持印度。

時間在往前發展,中蘇關係越來越冷。

終於,直接的衝突發生在了“珍寶島”。

珍寶島在我國東北的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市珍寶島鄉境內,因爲樣子像元寶而得名。面積只有0.74平方公里,處於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這一側。

在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領土,島上有些中國漁民。因爲地理位置很獨特,解放後,島上常年有我邊防軍戰士值班巡邏。

但是,中蘇關係變化以後,從1967年1月開始,到1969年2月,在近兩年時間內,蘇聯邊防軍竟然先後16次上了珍寶島,干涉我國漁民工作,也干擾我國戰士巡邏,還曾打傷我國軍民多人。

上島人數最多的兩次,人數竟然高達70多人,連裝甲車、卡車和吉普車都上了島。傷人最多的一次,是1969年1月23日那一次,我國邊防軍有20多人受傷,其中9人重傷。

爲了避免衝突,相關單位嚴正要求蘇聯停止這種挑釁。但是,一切都沒有作用。如果用四個字形容,那就是:置若罔聞。

當時,瀋陽軍區司令員是陳錫聯,副司令員是肖全夫。得到上級領導的指示後,肖全夫將軍前往珍寶島前線,擔任前線指揮員。

1969年3月2日,看到我邊防軍在島上巡邏,蘇聯邊防軍又出動了,又是70多人。

有四輛軍車拉着七十多人,從兩個方向侵入珍寶島。這四輛車中,有2輛裝甲車、1輛軍用卡車和1輛指揮車。

當天,蘇聯軍人先發制人,我邊防軍開始自衛反擊。

經過了激烈的對戰後,蘇軍被擊斃31人,還有14人被打傷。蘇軍四輛車當中,三輛被擊毀,一輛被擊傷。我邊防軍有20人犧牲,受傷比較多,足足有35人,失蹤1人。

這次的衝突,讓蘇聯人非常不甘心,他們開始謀劃下一次地捲土重來。

1969年3月15日,蘇軍又來了!

這一次,蘇聯人派出了50餘輛坦克和裝甲車,還有一百多名步兵。

這氣勢,蘇軍就是想要找回場子。

已經拉開了槍栓了,再搞所謂的“禮讓三先”、“讓對方開第一槍”就沒有意義了。

雙方來回攻擊,激戰足足有9個多小時,進行了6次大規模的炮戰,我邊防軍破壞了敵人的三次衝擊。

事後盤點,蘇軍有60餘人被擊斃,80多人被擊傷。我邊防軍戰士犧牲了12人,受傷27人。蘇軍當中,有一位上校、一位中校被擊斃。

這一次,蘇軍損失很大。

1969年3月17日,蘇軍再次來了。這一次,他們不是來直接對戰的,而是來搶回留在珍寶島上的坦克。

當時,那輛T-62主戰坦克還是比較先進的,蘇聯不想讓中國獲得。

因此,當看到中國邊防軍試圖拖回滯留在江叉的那輛坦克時,他們又派出了70多位邊防軍戰士。

這一次,中國直接用炮火招呼,前後發射了1900餘發炮彈,打死打傷蘇軍30多人。

3月17日之後,我國邊防軍在思索如何把江叉的坦克拖回。而在3月21日,蘇聯發射炮彈,擊破烏蘇里江的厚厚江面,坦克落入江中。

到此,戰爭告一段落了。

整個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有230多蘇軍傷亡。總之,蘇聯人一點便宜都沒占上。

而中國邊防軍,前後共計有71人犧牲。其中,有68人安葬於寶清縣珍寶島烈士陵園,2人安葬於齊齊哈爾的西滿烈士陵園,還有1人安葬於塔河縣十八站烈士陵園。

在當年4月,中國派出了隸屬海軍的潛水員,輔之以一些獨特的裝備,將那輛T62坦克撈了出來。

目前,那輛被“俘虜”的坦克,放在了北京隊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

珍寶島之戰當時沒有進一步升級,是因爲蘇聯人知道佔不上便宜。這裡是遠東,珍寶島附近,現成的蘇聯軍隊數量並不多,要派出大軍前來,那就是大戰了。

因此,先暫緩衝突,纔是正確的。

但在蘇軍內部,有高級將領甚至提出了“使用原子彈”的荒謬言論。

不過,蘇聯當時的目標對手主要是美國,一旦和中國打仗,蘇聯就會掉入戰爭旋渦。中國不是小國,看朝鮮戰爭、中印戰爭,中國軍隊的戰力是不低的,蘇聯人就算開戰,就算勝利,也會大大受傷。

所以,勃列日涅夫等人還是沒有采取大行動。

不過,後續過程中,不斷增加邊境的軍隊,從東到西,都是大大增加。而且在邊界地區繼續製造小摩擦。

這種噁心的小操作,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發生後,在進入八十年代後,慢慢消失。

作爲前線指揮戰爭肖全夫,壓力自然不言而喻,既要進行合理的自我反擊,也要控制住局勢,不能越界攻擊。

從總體態勢看,珍寶島之戰的戰績不錯,既做到了自衛反擊,也沒有讓事態進一步擴大。

珍寶島之戰後,肖全夫被派到了一個非常知名的地區:大慶。

說起大慶,很多人能和一個詞連接在一起,那就是“石油”。沒錯,肖全夫去了大慶後,指揮了大慶到撫順的輸油管道工程,還指揮了遼河油田公路會戰,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80年,肖全夫將軍到了新疆,擔任了烏魯木齊軍區司令員。

在擔任烏魯木齊軍區司令員時,肖全夫積極搞軍改,對於邊防建設,也是不遺餘力。

後來,肖全夫也多次擔任全國黨代會的特邀代表,也曾多次擔任中央委員、中顧委委員。

2005年2月4日,肖全夫將軍因爲疾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