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避免過度依賴某一策略,避險資產可能變“危險資產”

4月25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臺早見效,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隨後,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商務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在國新辦舉行發佈會,圍繞穩就業、穩外貿、增強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以及未來貨幣政策的調整等,進一步介紹相關政策。

有研究機構認爲:3月前經濟幾乎未顯示關稅的影響,但4月和5月,應該開始重點關注關稅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價格和數量的實質改變。而在此節點發布一批有針對性的利好政策,也顯示政策層面的積極應對態度以及政策工具箱的較大空間。

政治局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四、五月份的政策如何發力?債券市場科技版會對資本市場以及相關行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在全球不確定性背景下,中國目前的儲備安全情況如何?關稅和通脹兩難,美聯儲政策何去何從?美元霸權開始衰退?是否會成爲黃金長期牛市的核心的動力?美加徵關稅是否會加速全球資本的流向新興經濟體和新興市場?中國有哪些結構性優勢?中國如何在不確定中平衡風險和機遇?第一財經《首席對策》專訪貝萊德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

宋宇的主要觀點:

債券市場“科技板” 將爲企業提供更多融資選擇

應對關稅影響 多方面政策應儘快落地

貨幣政策調整空間很大 美元走弱減輕穩匯率壓力

外匯儲備投資分散管理 美債波動影響相對有限

美聯儲對穩物價承擔更多責任 對降息預期保持懷疑

美元霸權衰退可能成爲黃金長期牛市的核心動力

黃金有繼續上漲可能 但也需注意其作爲避險資產的風險

三大方面凸顯中國市場結構性優勢

投資應留有餘地 避免過度依賴某一策略

國內債市發展不是從對抗角度出發 而是“做好自己的事”

內需極爲重要 消費投資應雙輪驅動

債券市場“科技板” 將爲企業提供更多融資選擇

第一財經:上個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會對資本市場以及相關行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宋宇:我覺得這個是給企業就多了一個選擇。不管是對行業,還是對整個宏觀經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個也是給市場送出了更多的工具,所以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應該還可以推出更多類似這樣的措施,這樣既繁榮了金融市場,也給實體經濟提供更多選擇。

應對關稅影響 多方面政策應儘快落地

第一財經:會議也強調了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同時根據形勢變化推出一些儲備政策。這之後四部委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要推出促進就業、穩外貿等五方面政策,如何解讀?是否意味着我們四、五月份的政策需要發力了?

宋宇:因爲關稅的調整幅度這麼大,還有一些非關稅的政策,現在都已經開始影響外貿。一個當然對外貿相關的企業行業影響會很大,對整個宏觀經濟影響肯定很大,所以就需要做出政策的應對。

現在的一個核心就是要趕快把具體的政策落地,那麼剛纔提到的財政政策當然是非常重要,但是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是需要多方政策的配合,所以也提到了適時降息降準。財政這邊如果要發力,需要提供比較充足的流動性。所以現在期待的是,未來這一段時間裡面,具體政策、多方面政策的落地就特別的重要。

貨幣政策調整空間很大 美元走弱減輕穩匯率壓力

第一財經:接下來你覺得我們的貨幣空間還有多大?比如說5月份LPR調整的可能性有多大?

宋宇:空間是很大的。所以現在我覺得包括降你說的 LPR,還有一個就是準備金,我覺得也應該下降,而且很明顯有空間。之前可能多少有一些擔心,會不會調了之後影響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但是息差只是影響匯率的因素之一,它不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另外,最近其實美元走得比較弱,美元比較弱的時候,匯率穩定壓力其實比較小,所以這個時候不調什麼時候調?我覺得政策還是以我爲主,該調的時候就儘快調。

釋放積極信號對穩定市場預期至關重要

第一財經:起碼要給市場釋放一些積極信號。

宋宇:是的,這個信號特別重要。因爲市場能夠看到的信號是兩部分,一部分就是像政治局會議的新聞稿,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大家解讀都很多了,然後信號都很積極。另外一個就是得做,如果馬上就出一個政策,它效果就更好了。所以我覺得之後出政策落地是非常重要的。相對來說,貨幣政策的出臺所需要的時間還是比較短的,不需要像財政政策裡面有更多執行上的一些細節,它需要時間來制定這些政策。貨幣政策,降息降準相對來說不需要什麼時間,隨時都可以執行,我覺得儘早執行。

外匯儲備投資分散管理 美債波動影響相對有限

第一財經:央行副行長鄒瀾迴應美債波動的問題時表示,單一市場、單一資產變動對我國外儲的影響總體有限。在關稅問題等全球不確定性增強的情況下,怎麼看中國現在的儲備安全?

宋宇:因爲這些年其實投資的分散管理,這方面已經做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通俗點來講,沒有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美債這一個籃子裡頭,所以既然已經比較分散了,它波動承受的能力就比較強。還有,分散了投入到別的地方了,以後還有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全球資本它總得有個地方去,它會像一個保險一樣,所以我覺得從這點上來講我是不擔心的。

美聯儲對穩物價承擔更多責任 對降息預期保持懷疑

第一財經:我們再來看看接下來的這些影響,您剛纔也提到了美聯儲現在還是比較糾結,面臨關稅可能會導致的美國國內的一些問題,幫我們預測一下接下來美聯儲的政策走勢,剛開始加息就要降息了嗎?

宋宇:降也很難,因爲現在的通脹水平都已經在他認爲適宜的水平之上了。所以之前的預期我是有點懷疑的,怎麼降?已經在它(適宜的水平)之上,你降完了之後不就離得更遠了嗎?作爲央行首要職責應該是穩定價格水平。美聯儲的獨立它是針對政府有很強的獨立性,對國會可不是獨立的,那麼國會要考慮到比如說就業這樣的一些問題,當然也要考慮到物價的穩定,他們也要兩頭都要顧及。

而且這裡面還有一些分配的問題,比如說有的時候一個政策調整,對股票可能不太好,但是可能有很多老百姓他沒有股票,他就是在一個生存線上,但是物價一起來之後,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不同的羣體受到對物價變化的敏感度不一樣,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不一樣。所以這裡面有很多複雜的細節的東西,但總的來說就是它現在降息可能傾向於對市場好,對就業好,但是對物價形成壓力,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政策制定都是挺困難的。所以我對之前的市場預期一直保持懷疑。

美元霸權衰退可能成爲黃金長期牛市的核心動力

黃金有繼續上漲可能 但也需注意其作爲避險資產的風險

第一財經:特朗普2.0的貿易爭端,接下來會不會使黃金的貨幣屬性因爲貿易爭端重新被激活,同時美元霸權您認爲開始衰退了嗎?是否會成爲黃金長期牛市的核心動力?

宋宇:有這個因素。就是政策這麼不穩定的情況下,貨幣作爲一個儲值的功能的角度來講,肯定顧忌會更多。但是這裡面一定要小心一個事,就是一段時間的一個資產表現特別好的時候,大家都傾向於看好。但是如果由此得出一個結論這些東西就是一個好的避險資產,往往就會讓它變成一個危險資產。

避險資產的頭一名一般來說就是黃金。我覺得敘事裡面其實也有挺大的一個風險,特別是如果加了槓桿,特別是在中短期。比如說現在黃金漲得比較多的一個原因是貿易戰,還有一個就是還有熱戰,各方面的幾個因素全都在一起,是非常完美的一個結合,推動黃金上漲。但是有些東西沒有那麼多道理,比如萬一說有些地方的熱戰停火了,會不會對黃金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什麼時候會停火?我也不是專家不敢去做準確的判斷,但是可能性總是存在的。

三大方面凸顯中國市場結構性優勢

第一財經:美國加徵關稅是否會加速全球資本流向新興經濟體和新興市場,比如像中國市場的韌性,你覺得源於哪些結構性的優勢?

宋宇:我覺得一是中國整體宏觀上的困難沒有處在兩難的境地,所以要做的決策方向上來講,其實是很簡單的,具體的信號已經非常明確了,只需要落實就好了。所以這一點上來講就有一個非常明顯比較上的優勢。

還有一個是今年的科技的發展,就是 AI相關的發展,還是讓全球的投資者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包括我在內。我覺得現在不管在高科技領域,還有一些包括消費領域,現在做的新的設計,它顯示有一些東西其實是在引領創新,所以這個角度來講,今年還是有非常明顯的變化,已經開始了。

再後來很重要的就是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對民營企業整個態度以及對外企的態度,我覺得都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發出了一個特別明確的信號,民企是支持的,外企是歡迎的,這個就是在對中國民企資產進行估值的時候,有比較系統性的重估。

所以您剛開始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資本會不會向新興市場流,我覺得簡單的回答“是”,然後一部分也會來到我們這兒,但它也不止是一個新興市場的問題。

投資應留有餘地 避免過度依賴某一策略

國內債市發展不是從對抗角度出發 而是“做好自己的事”

第一財經:你覺得美債的信用危機現在是否已經接近臨界點了?中國如何通過債市開放來對抗這種外部的衝擊?

宋宇:很難講,美國這種政策制定的方法敢說到一個臨界點了嗎?完全不敢說這個話。我覺得什麼事都有可能。所以從一個投資的角度來講,真的應該留足這個空間。

另外一個就不要把弓拉的太滿,槓桿上的太足。國內的債市包括資本市場的發展,我覺得主要不是要從一個對抗的角度來講,其實就是我們把自己的事給搞好,我們把經濟給搞好,然後市場給搞好。這次的政治局會議,有一些思路上的變化,特別像對房地產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思路變化,提出了增加房子的供給。發展得很好,比如高科技等等,各方面都發展得很好的情況下,很多人要去的時候,你不讓他供房子,其實會影響到市場的平衡,增長的潛能也沒有發揮。所以我覺得這一次像這樣的一些理念的調整,我覺得挺好的。

內需極爲重要 消費投資應雙輪驅動

第一財經:如果繼續以關稅爲武器,是否可能會觸發全球性滯脹?中國怎麼在這個過程中去平衡風險和機遇?

宋宇:滯脹對美國來說風險是很大的,中國的情況就不一樣。他搞這套東西對咱們來說,定性上來講,是增長和通脹都是下行壓力加大,所以兩面的情況不一樣。核心還是要把需求搞起來,最重要的是內需。

內需的核心就是它不能只靠消費,固定資產的這一塊投資還是很重要的。固定資產投資裡面既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也包括房地產,也包括製造業。比如說製造業,老是說能不能投?能投。不是爲了擴大產能,而是爲了讓它變得更高效更節能更環保。而且消費的刺激不能就消費刺激而刺激消費,往往做出了一些基礎設施的投資,會讓消費變得更容易。

所以要進一步改變思路,不要把消費和投資對立起來,不能把投資妖魔化。而投資經常都需要負債,所以也不能把負債都妖魔化。我覺得這一點上來講,這次政治局會議對於定性還是挺明確的,對房地產的投資增加,對城中村改造,對其他的一些基建的的補短板,我覺得定性都是對的,是起到一個相輔相成的作用。

值班編輯: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