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綁72-2解決房貸荒挨轟!網酸:在臺炒房無敵 預言營建股要噴了

行政院鬆綁房貸限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4日院會拍板,將「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新青安)排除《銀行法》第72條之2不動產放款比率上限,並回溯自9月1日起適用;目的是釋放銀行放貸量能、紓解「房貸荒」。金管會說明,新青安自2023年8月上路,至今年7月底累計核貸近13萬戶、約9,994億元;因公股行庫72-2比率逼近內部預警,影響首購與自住需求,政府據此調整,並要求落實授信5P與杜絕人頭、炒房及搭售保單等不當行爲。

一名網友在PTT轉貼新聞後直言「水龍頭真的要開了」,感嘆近期許多符合資格者貸不到款,如今政策迅速放寬,質疑「在臺灣炒房無敵了吧?」該貼文隨即引出大批迴應,討論焦點從房市走勢、法規正當性,到青年負擔與金融穩定風險全面炸裂。

就市場面向,許多網友直覺反應「大爆噴」、「營建股井噴」、「火車頭啓動」,有人自曝「還好小買一些營建放着」,也有人喊「現在抄底太慢了」。另一派則認爲前陣子因「貸不出來」而認賠者將「哭死」,預期建商、代銷可望加速交屋解套,股市與房市將出現「資金迴流」連動。

在法規與程序面,爭議最烈的是「行政院能否繞過72-2」。不少留言質疑「行政命令可以凌駕法律嗎?」、「不修法可以直接排除?」也有人主張專案本就該優先首購,「給沒有72-2限制的土銀專案處理」之類折衷方案亦被提出;另有人搬出條文與過往函釋爭辯適用邊界,顯示基層對法遵與監理權責的敏感度上升。

關於政策影響,社羣意見兩極:支持者稱「德政」、「照顧首購」,認爲住宅逾放比率低、風險可控,放寬可縮短等待、避免誤傷自住需求;反方則直指「政府帶頭炒房」、「飲鴆止渴」,擔憂「次貸2.0」、「法拍潮」與「青年收入75%繳房貸」的壓力擴大,進一步拖累生育率與內需結構。有網友延伸到貨幣政策與金融穩定,認爲72-2原意是分散授信集中度,如今打開水閘恐使銀行風險承擔上移、最終仍回到公部門買單。

實務層面討論也很熱:有人追問「利率多少?」「不用修法嗎?」亦有人提醒「新青安本來就較難被卡,會被擋多因收入、成數與風控」,呼籲別把所有核貸不順都歸咎72-2。整體而言,消息面瞬間改變市場預期,支持者看見「量能回來、交屋可解」的短期利多;反對者則聚焦「法規邏輯與長期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