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召開 料討論AI等科技自主
往屆政協常委會示意圖。圖/新華社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20~23日在北京登場。新華社報導,四中全會兩項主要議程包括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十五五規劃」的建議,以及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開幕會上對「十五五規劃」建議作出闡述,揭示未來五年的國家發展方向。
「十五五規劃」提出之際,正值大陸面臨多重挑戰,包括經濟動能疲軟、外國對先進科技出口限制,以及美國對中方商品維持高額關稅等。
專家分析,十五五規劃料將聚焦科技創新、民生福祉與綠色轉型。尤其在中美兩強爭霸的背景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更是未來發展首要目標。爲避免受制於他國,強化科技自主、國產替代料成爲主軸,預期「十五五規劃」將在人工智慧、半導體、量子技術等領域多所着墨。
瑞銀中國高級經濟學家張寧指出,「十五五規劃」料將延續部分「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包括推進城鎮化、綠色清潔能源、降低碳排放等方面列入指標。同時「十五五規劃」可能明確「反內卷」的戰略目標和核心原則,強調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遏制地方政府的任意投資,促進地方消費。另外,預計會提及對外開放、企業出海與財稅改革等。
外媒還分析,大陸當前面臨房地產低迷造成的通縮壓力、消費不振及產能過剩問題。市場關注新規劃中,官方如何在產業政策與內需刺激間取得平衡。
四中全會除聚焦「十五五規劃」外,還涉及高層人事。過去一年內,已有十多名中共中央委員落馬,港媒預測四中全會至少遞補12名中央委員。
此外,大陸發改委研究員賈若祥20日在中國記協的新聞茶座上表示,「十五五規劃」除了擘劃經濟社會發展方針,也須充分考慮財政的承受能力和重大風險的防範等相關因素。他提出,要對房地產、金融體系、自然災害、疫情影響等風險進行預判和研判,確保不會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