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中共四中全會 確定經濟改革和科技自強路線

中共第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擘畫未來五年社會經濟發展方針的「十五五規劃」建議。圖/新華社

外部面臨川普關稅和全球貿易戰科技戰壓力,對內處於經濟復甦緩慢和整頓共軍高層等人事動盪的關鍵時刻,中共第二十屆四中全會如期舉行並於23日閉幕。按慣例,中共歷屆四中全會議程以黨的治理和建設爲主,五中全會則聚焦在經濟和社會發展議題,本次四中全會則一併討論黨建和經濟議題,格外受矚。

根據四中全會閉幕後公佈的公報,本次會議通過擘畫未來五年社會經濟發展方針的「十五五規劃」建議,也明確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將聚焦在提高經濟質量和科技自立自強。在黨政軍方面,公報內容顯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進一步鞏固領導權力,爲2027年召開的中共「二十一大」換屆釋出重要訊息。

本屆四中全會有三大看點:經濟、科技政策及人事的定調。

從經濟層面看,會議雖未提出「十五五規劃」時期經濟成長目標,但將宏觀目標放在更長遠的2035年,公報再次提出「到2035年實現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大陸在2020年提出「十四五規劃」時,同時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目標在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均GDP達中等收入國家水平。「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時間涵蓋三個五年規劃,其中「十五五規劃」扮演承先啓後的任務,期間又逢中共召開二十一大的重要時點,本次四中全會再次提出2035年中期目標,意在凸顯「十五五規劃」是個重要的里程碑。

然在疫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全球貿易戰的陰影下,大陸內需不振和投資意願低迷,至今仍是其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

爲此,四中全會對症下藥,將促消費和擴大投資政策協同推進。公報強調「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於物和投資於人緊密結合,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供給和需求良性互動,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意味着政策上將投資與消費並進。

公報還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在在顯示大陸高層亟欲解決消費和投資不振的問題。

在中美科技戰的背景下,如何應對美國的科技封鎖也是大陸當前最艱鉅的挑戰。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針,並再次提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口號。

會議從技術、創新和人才三大領域尋求解方,提出「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希望藉此一舉破解美國的科技圍堵。

產業方面,四中全會強調中國的「強國」目標,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爲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美國總統川普大力重振製造業之際,大陸全力鞏固其世界工廠的地位,且將「製造大國」提升爲「製造強國」。

值得注意的是,人事調整是本屆四中全會的一大看點。在四中全會前夕,中共監察和紀委部門發動一波掃貪和違紀的高層官員整頓行動,涵蓋中央部委、軍方將領和地方首長,尤其解放軍九大將領將遭拔除,更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四中全會增補具有二炮(火箭軍前身)和中紀委背景的張升民,接替遭撤職的何衛東成爲軍委副主席。隨着增補的中央委員在四中全會出爐,中共高層人事紛擾暫告一段落,2027年中共二十一大之前政局走向,及中共領導層拿出什麼新策略因應內外瞬息萬變的政經情勢,都是全球關注的焦點。